厨房方寸之间,隐藏着中国制造的新机会 厨房方寸之间,隐藏着中国制造的新机会

本文字数:3683|预计6分钟读完

创新不是一味向前奔跑,而是正确把握奔跑的方向。

记者丨曹彦君 魏薇

在疫情爆发的这一年多,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增添一股强劲动力。

 

在刚刚过去的5月劳动节,中国经济的繁荣景象几乎登遍全球经济新闻的头条。

 

光环之下也有一些海外媒体唱衰中国制造:人口红利消失,中国制造业将持续下跌,中国经济命脉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国家有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澄清,公布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人口首次突破14亿人,依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创2000年以来新低,6年后将被印度超过。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的制造业是否能够承受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持续高增长?

 

1

制造业左右大国国运

 

无数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国际地位、没有经济的繁荣。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英国的贵族都以会说几句法语来彰显自己的高贵。工业制造革命不仅让英国纺织业摆脱了传统手工业的桎梏,实现机械化,还在交通、冶金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机器对人的替代,这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繁荣。

 

此后崛起的德国尽管工业革命时间晚于英国,但是直到现在,仍能够凭借发达的高精尖制造业,屡抗经济危机,以4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位居全球第四,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涌现出宝马、奔驰等世界级工业巨头。

 

美国早期也靠制造业实现经济腾飞,1970年后,美国却犯了历史性错误,开启了去工业化国家战略,使得经济持续疲软。

哈佛商学院教授加里·皮萨诺和威利·史曾在《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一书中指出,由于制造和研发长期分离,将制造外包和对本地投资的不足,导致美国创新能力不足。

 

意识到必须重振制造业的美国政客们,企图通过优惠政策带动制造业回流。2020年6月,美国宣布耗资1亿美元促进制造业重返美国。

特朗普政府成立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甚至提供数百亿美元帮助防护设备和非专利药的生产回流。拜登上任后更是直言,计划创造至少500万个新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其效果有待时间验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一落千丈,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异军突起。凭借人口红利,中国坐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位置,更是获得“世界工厂”的美誉。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接近30%。

 

我国也在经历相似的去工业化历程。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连续8年下滑,从2011年的32.06%降至2019年的26.77%,年均下滑0.66%。这个下滑速度比曾经的去工业化国家(泰国、巴西)还快。

 

前史之鉴,后事之师。中国该如何阻止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过快?

 

有专家给出建议: 加快产业升级和重塑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价值优势,增强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留给制造业更多利润,给予制造业人员更好的待遇,让人才和精英更愿意从事制造业等

 

在高精尖人才涌向大型互联网行业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拥有“大智慧”中国制造企业抓住历史机遇,踏实研究、持续创新,逐渐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

 

2

中国制造业的先行样板

 

手机用华为,衣服穿李宁,厨电选方太……这些中国制造的品牌已经成为全球年轻人的首选。

 

这些企业早就意识到中国制造业最终也会面临欧美国家的境况,长期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

 

以厨电领域的方太为例,通过创新科技,它引领了中国厨电的两次科技化浪潮,并对当下的第三次科技浪潮进行趋势预判,提出引领性发展路径,意在把握未来市场。

 

方太已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签订战略合作

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中国人的厨房面貌发生了大变化。20多年前,掌勺者在烟熏火燎的大锅灶旁汗如雨下,准备家人的一日三餐。

随着城镇化浪潮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方太等企业的努力下,油烟无处可觅,厨房干净明亮,饭菜清新可口,做饭成为城市青年的一种解压选择。

 

这期间,方太通过应用层面的创新,开创了中国厨电的高端化发展之路。以吸油烟机为例,方太于1996年自主研发深型油烟机,采用大圆弧流线型设计,首创“罩电分离”结构;2001年 “欧式外观中国芯”油烟机上市,用本土技术解决了中国厨房的油烟问题。

 

此后10年,物资逐步丰富,“从无到有”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他们需要“从有到精”。媒体上出现了消费者去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的新闻。

此阶段,方太通过硬科技创新+产品形态的重构,在新品类赛道上以原创科技催生了多款重磅产品,满足了人们对厨房生活更高品质的需求。

 

方太集成烹饪中心

2015年,方太原创发明的水槽洗碗机上市。水槽、洗碗机、果蔬净化器被开创性地融为一体,加上独一无二的“开放式水泵无管路结构”,避免二次污染。该产品上市后表现优异,带动了洗碗机品类的普及。

 

2019年,方太发布集成烹饪中心,综合运用健康、环保、智能烹饪等多项技术发明专利,特别是方太在空气动力领域独有的智能分流、直流变频动力等高精尖技术,突破中国家庭厨房的物理空间局限,助推烹饪方式的多样化、高效化、精致化。

 

一直以来坚守创新,为方太修筑了厚实的护城河,顶住了黑天鹅的袭击。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厨电市场第一季度几乎停摆,第二季度逐步恢复,但依然逃不过大跌局面。在家电行业“量跌价滑”的背景下,过去一年,方太仍实现了10%的逆势增长,全年营收达到120亿元人民币。

 

2020年全年,方太吸油烟机在5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零售额占比达到四成,稳守行业第一;同时,方太水槽洗碗机在8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零售额占比31.39%;方太集成烹饪中心自2019年上市以来,销量已经突破30万台。

 

从方太的实践经验中,我们看到了科技带给企业的红利。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科技创新,尤其是面向更深、更广未知领域的硬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业破冰突围,赢得竞争的必经道路,更是企业构筑护城河,实现长期价值的最好方式。

据了解,每年方太将不低于5%的营收投入科研,这其中,有30%的资金用于材料科技、智能科技等前沿科技项目,在某些重点项目上,上不封顶。

方太展厅里的企业专利墙

3

探秘科技善行者的“大智慧”

 

推动方太持续创新的“大智慧”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近期方太两位品牌代言人陈坤和周冬雨拍摄的《烈马》品牌大片中找寻答案。

 

《烈马》中把创新和科技比喻成是一匹烈马,坐在马背上狂奔,可以迅速抵达远方,但也可能被桀骜不逊烈马所伤。烈马不仅解析了科技作用于人类的不同方向,更是给予了驾驭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方法——以仁爱 求索科技的创新,这是方太的“大智慧”,也是中国制造业应该坚持的内核。

 

从25年的创新历程来看,对用户健康的关心,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成就了方太向善、向美的创新动力。

 

2010年,看到CCTV的一则报道《厨房油烟加剧家庭主妇肺癌风险》后,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意识到风量、风压、噪声与家庭主妇的健康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影响她们健康的主因是在烹饪过程中吸进了油烟。高温油烟中存在一定量的致癌物。自此方太开始研发“不跑烟”的吸油烟机,把“最佳的吸油烟效果”作为方向。

 

方太发明水槽洗碗机的出发点是,考虑到很多儿女看到父母劳碌了一辈子,还要用双手清洗油腻腻的碗筷,于心不忍,而市面上的进口洗碗机又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厨房的需求,于是整整研发了5年,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方太品牌全球代言人

这些新品的研发时间最快的可能一年,有的可能要三五年,主要取决于难度的差异或技术储备的程度。水槽洗碗机从无到有,用了5年;净水机从研发到上市,则耗时8年。

正如茅忠群所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份仁爱之心,方太不可能花那么长时间去研发一个家电产品。因为直接仿照的成本远低于原创发明的成本,不到一年便可以开拓市场。”

 

也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善是具有公共性的,企业的善美之心,短期内不应该先考虑回报,而要考虑公共责任。

 

第三次科技浪潮里的AI、5G等智能技术,能行善,亦能悄然作恶。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能提高办事效率,在小区门禁、银行开户、户籍验证上有着广泛应用,但近年来买卖人脸数据的新闻频发,也带来了隐私风险。

5G技术能提高网速,可也有辐射风险。无人驾驶技术在造福大众的同时,如果后端数据被劫持,就可能造成车祸隐患。

 

数字化高速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科技为用户服务?高科技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腾讯提出“科技向善”;谷歌要求“不作恶”;微软强调“技术温度”。

 

今天制造业全球分工版图面临深度调整,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把人从生产车间解放出来,劳动力在生产制造中的作用大幅下降。另外,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凭借更低的人力成本,正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的承接地,对我国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更要意识到,创新不是一味向前奔跑,而是正确把握奔跑的方向,在科技至上成为趋势的同时,也要思考创新科技,如何至善。

 

茅忠群认为,科技创新,唯有以善为本,择善固执,才能止于至善,才能给亿万家庭带来真正的福祉。这样的至善思想同样刻在了每一个方太人的“创新三论”中——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

 

面对第三次科技浪潮,作为科技善行者,方太选择继续向基础科研领域纵深,坚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升级产品。不久前,方太宣布已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合作,成立“烹饪环境与空气治理联合实验室”,在油烟净化与治理技术、油烟对健康的影响等诸多关键领域联手,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