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殒命马拉松!身体“失温”有多可怕? 21人殒命马拉松!身体“失温”有多可怕?

来源:健康时报、雪线之上、红星深度、甘肃气象、中国气象爱好者等

谁都想不到,一场山地马拉松居然夺走了21人的生命。

5月23日,甘肃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一直挂在热搜前列,大家对于搜救工作一直非常关注。 
截至5月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正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次遇难的有很多是圈内的高手。
第一,马拉松高手都追求轻量化,所以通常不带冲锋衣等保暖衣物,押宝赌天气好。遗憾的是这次没赌赢。
第二,高手前进得更远,更高,更冷,更难下撤,也更难被搜救。超级远距离的越野跑一般很少有穿冲锋衣的。基本都是短裤短袖,一个小包。但是赛事强制必备装备中一定会有保温毯。就是那种很薄的铝箔膜的毯。这次是极端气候太恶劣,都给吹烂了。
梁晶
有消息称,中国越野跑的领军人物梁晶也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残运会冠军黄关军不幸遇难!
据残运会冠军黄关军好友表示,主办方称黄关军已遇难。该好友哭着向记者说:“他是个聋哑人啊,连呼救都没办法!”同时,多位跑友回忆甘肃越野赛惊险历程,称赛程中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撕碎了,雨点像子弹般密集。

不少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当即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身体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这次事故中,很多消息都提到了失温。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去跑越野赛会发生失温现象。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主要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实际上,当气温低于20℃时,失温就有可能发生。有数据显示,0-10℃是失温症的高发区间。
剧烈运动后出汗很多,内衣会湿透,而湿掉内衣的热量传导速度,是干内衣的5倍。这会加剧体温散失,从而失温。再加上大风、冻雨等极端天气,进一步导致失温的发生。

失温症并不仅发生于登山运动,也可能发生于任何户外冰雪运动。同时体温过低也是落水者的 第一大杀手。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假如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 环境,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也极易发生失温。

根据国家应急指挥广播,可以把失温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度失温:
出现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呼吸快而浅,皮肤上有“鸡皮疙瘩”,排尿增多,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
如果拇指和小指无法触碰在一起,说明肌肉僵硬、运动停止,失温症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中度失温:
这时候颤抖更猛烈,肌肉不协调更明显,行动迟缓、困难,伴有步伐跌跌撞撞、方向混乱,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可能变蓝。
第三阶段,严重失温:
语言困难,思维迟钝,记忆开始出现问题,手已经不能动了,暴露的皮肤变蓝、涨大,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行走几乎不可能,语无伦次、行动毫无理性(可能尝试钻进洞里,或脱掉衣服),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主要器官停止工作。
如果失温后还能行动,说明为轻度状态,应立即寻找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以喝含糖的温水,但不要大口、快速喝热水,这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造成复温休克。
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严重失温。救援人员应用布包住热源,放在失温者的腋窝、腹股沟、脖子等部位,进行回温。再用隔热层包裹起来,尽快送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失温不止会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夏天也一样会发生,这次就是如此。

中国国际救援队原行动队队长刘刚在接受网易健康采访时谈到,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都会降0.6℃,首先甘肃黄河石林景区平均海拔大概有2000多米左右,甘肃温度也不算高,如果赶上这种区域性的气温骤降,可能一下瞬间到0℃。

 

另外,就像热射病一样,热射病它不一定发生在夏天,也不一定发生在室外。有时候穿的比较厚,热量散不去,无论是冬季夏季还是秋季哪个时间段,它就容易发生热射病。

遇到失温,如何报名?

遇到失温,最重要的两个解决办法就是:脱离低温环境,加强保温。

以下是转自《雪线之上》的一份失温急救指南。

第一步:安全转移

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

当你的队友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失温症状,救援的第一步是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错误的做法是继续暴露在风雪之中。

错误做法:继续暴露—— 在队友出现失温症状时对其不管不顾,或者直接在垭口、山顶等暴露地带进行救援,风雪环境中的患者会加剧失温。

正确做法:转移或扎营 ——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在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轻放平移,失温下的人体十分脆弱。

安全转移到避风处是失温救援的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你要做的是尽可能阻止患者的体温流失。
第二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冰冷的地面仍然会继续蚕食宝贵的热量,此时救援队第二步是将人体与地面隔绝开来。

错误做法:接触地面—— 如果让患者直接躺在地上,或者帐内没有铺设睡垫,地面会像一只贪婪的手,将患者仅存的热量一点点拽走。

传导是身体热量流失的途径之一。如果任由患者直接躺在湿冷地面,热量就会传导向地面,体温会进一步降低。

正确做法:隔绝地面——在转移患者之时,救助人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因为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对于患者而言,热量会从身体流失到冰冷地面,睡垫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减缓热量传导过程。

第三步: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可能在风雪中已经徒步很久,内层衣物已经被濡湿;外部雨雪也会打湿衣物。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保持患者身体干燥,减少由于衣物潮湿带来的热量流失。
错误做法:身着湿衣—— 如果任由被雨雪打湿的衣服贴在患者身上,身体会一直处于一个潮湿的小环境中。衣物中的水分成为传热导体,同时水分的蒸发也会带走更多热量。

正确做法:更换干衣,进入睡袋—— 无论患者穿了多少层衣服,只要被浸湿,都应迅速将湿掉的衣服全部脱下,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换上干燥衣物,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安全转移,减轻风寒效应;冷面隔离,减缓热量传导;干燥处理,阻止热量流失,失温救援是一场和“热量”的赛跑,做到前三点,已经减缓了热量的散失。

此时,如果患者还没有恢复,则需要通过第四步,给患者输入热量,让患者“慢慢回温”。
第四步:核心区域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肌肉也不再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对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的。

错误做法:搓手搓脚—— 一种常见的错误方法是搓手心脚心。首先,摩擦在患者有冻伤的情况下会造成二次伤害;其次,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

严重失温的患者身体会进入一种自我保护状态,身体将温暖的血液集中在核心躯干,加热四肢会让冷血液加速回流到核心区。

正确做法:核心区域加温—— 核心区域加温的方式可以是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通过核心区域加温,患者的热量得到补充,与此同时,真正让患者身体恢复产热的方法是补充能量,让患者自己温暖自己。
第五步:能量注入

人之所以会失温,便是身体的产热敌不过流失。而身体产热的源泉便是能量。失温严重的患者能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需要通过进食来补充,让身体尽快恢复供暖能力。但是,饮酒并不能补充能量。。
错误做法:饮酒—— 让失温患者饮酒,是常见的错误做法。喝酒的确会有一种“暖和”的假象,但是随后会加快热量流失。

酒精本身并不能给人体提供多少热量,而且它会造成血管的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由此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扩张的血管也会加速冷血回流到核心区域。

正确做法:补充流质热食—— 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所以为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这里一定注意辨别前面提到的排尿问题。
总之,所有户外比赛的终点不是完赛,而是安全回家。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