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策略】陆股通继续增持消费板块——流动性周观察0521 【安信策略】陆股通继续增持消费板块——流动性周观察0521

核心观点

宏观流动性环境与资金价格:

  • 上周MLF等量等价续作,LPR维持不变,未来两周资金到期压力不大。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略有收敛。

  • 近一周短端国债收益率维持低位水平,长短端收益率均微降。

  • A股隐含风险溢价已恢复至历史均值水平。

微观流动性环境与资金供求情况:

  • 资金供给方面,近几周权益类基金发行维持在200-300亿份/周,与疫情前19年末至20年初水平接近;陆股通连续六周实现净流入,但流入动能较弱;杠杆资金风险偏好提升,融资净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提升。资金需求方面,当前股权融资规模、产业资本净减持均处于正常水平,但6月限售解禁压力明显提高。

  • 结构方面,上周陆股通、杠杆资金的行业偏好差异度较大。陆股通净流入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消费板块;净流出电子、汽车、机械设备等制造业板块,延续前一周风格;而杠杆资金偏好医药、汽车、电子,净流出休闲服务、银行、农林牧渔。从个股来看,陆股通、杠杆资金均重点加仓东方财富、五粮液;而对贵州茅台分歧较大,陆股通大幅净流入,而融资盘则大幅净流出。

资金行为观察:

  • 近期机构调研热度较高的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医药、机械设备;调研热度明显上升的行业包括公共事业;调研热度明显上升的二级行业包括园区开发、橡胶、电力、其他交运设备等。

  •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存在误差

正文 1.宏观流动性环境与资金价格 未来两周资金到期压力不大。 近一周(0510-0514)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5日开展100亿逆回购,净回笼400亿元。周一(0517)1000亿MLF到期,央行等量续作。未来两周资金到期压力不大,近两周地方债发行有所加快,本周税期来临,预计届时将测试央行的中性态度。 上周MLF等量等价续作,LPR维持不变,未来两周资金到期压力不大 。近一周(0517-0521)央行等量等价续作上周到期的MLF和国库现金定存,净投放1700亿元;5月以来净回笼100亿元;未来两周资金到期压力不大。MLF中标利率不变;5月LPR已连续13个月不变。本周已平稳渡过税期,近几周地方债发行加快未造成明显扰动,预计下周资金面将继续平稳。

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略有收敛。 至5月21日,R007和DR007均价为2.14%和2.11%,较前一周变化+16bp 和+12bp; R001和DR001均价2.00%和1.97%,较前一周变化+11bp和+16bp。近一周隔夜回购成交量环比有所下降。 近一周短端国债收益率仍维持低位水平 。至5月21日,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32%和3.09%,较前周变化-0.3bp和-5.4bp;期限利差(10Y-1Y)76.0bp,较前一周收窄4.7bp。四月以来,一年期短端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跌25.0bp,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跌10.1bp,期限利差扩大14.8bp。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2.40%,较前一周下降5.5bp。4月至今,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下降20.0bp,人民币汇率下跌1.98%。

A股隐含风险溢价恢复至历史均值水平 。截至5月21日,A股隐含风险溢价为1.49%,较上周基本持平。随一季报披露,近期全A股隐含风险溢价已快速恢复至历史均值水平。 2. 微观流动性环境与资金供求情况 2.1. 增量资金

  • 公募基金

至5月23日已有披露情况,考虑五一假期影响,5月已有54只权益类基金完成发行,合计募集规模约650亿份。 持有期一年及以上占比达40%。未来一周新发基金数量有所减少。4月共99只完成发行,合计943亿份。 近几周权益类基金发行情况边际改善 。随基金整体净值企稳,部分头部基金公司产品提前结束募集。目前每周募集规模稳定在200-300亿份之间,与疫情前的19年末至20年初水平接近。ETF发行方面,5月预计将有18只行业和主题类ETF完成发行:汽车3、科技3、医药2、消费2、新材料2、银行券商2、物流1、装备1;宽基增强指数两只:沪深300*2;有望为相应板块带来定向增量资金。

  • 私募基金

2021年5月,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5.08,环比上个月上涨4.3%。从仓位来看,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0%,环比上个月下降3.0%。(注:信心指数反映私募基金经理对未来一个月市场的看法,仓位为月初的调查数据)

  • 陆股通

上周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8亿元,已连续6周实现净流入 (上周陆股通仅开放3个交易日)。上周新加入陆股通的个股包括雷赛智能、荃银高科、晨光生物、迪瑞医疗。 配置型外资持续增配消费板块,减仓制造业;食品饮料连续两周获净买入 。以周频看,食品饮料(约25.7亿,交易型资金为主)、家电(约24.7亿,配置和交易型资金并重)、医药(约11.5亿,配置和交易型资金并重)、银行(10.9亿,配置型资金为主)获北向资金净增持居前;电子(-24.6亿,配置型资金为主)、汽车(-15.9亿,配置型资金为主)、机械设备(-12.8亿,配置和交易型资金并重)净减持居前。近四周来,银行(62.4亿,配置和交易型资金并重)、电气设备(55.7亿,配置型资金为主)、钢铁(42.2亿,配置型资金为主)获北向资金净增持居前,汽车(-44.0亿,配置和交易型资金并重)、非银(-41.5亿,配置和交易型资金并重)、电子(-35.5亿,交配置型资金为主)净减持居前。 贵州茅台、五粮液、美的集团、招商银行连续两周获大幅净增持 。以周频看,美的集团、贵州茅台、五粮液净增持居前;三一重工、恒瑞医药、京东方A净减持居前。以月频看,隆基股份、东方财富、美的集团净增持居前;中国平安、三一重工、京东方A净减持居前。

  • 融资融券

上周杠杆资金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上周(5.17-5.21)两融余额16909.0亿元,较前期增加151.7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2.56%,较前期上升0.02pct,处历史偏高位水平。两融交易额3972.2亿元,较前期增加130.1亿元;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9.58%,较前期增加0.36pct,风险偏好略有提升。其中,融资净买入164.8亿元,较前期增加34.8亿元;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为9.14%,环比上升0.39%,近期有所回暖。
医药、汽车净流入居前 。以周频看,至5月20日,医药(46.2亿)、汽车(18.9亿)、电子(11.6亿)获杠杆资金净增持居前,休闲服务(-3.5亿)、银行(-2.2)净减持居前。医药、汽车、非银、有色连续两周获杠杆资金大幅净增持。 以周频看,沃森生物、比亚迪、长春高新净增持居前;贵州茅台、中国中免、迈瑞医疗净减持居前。以月频看,复星医药、长安汽车、沃森生物净增持居前;招商银行、中国中免、中环股份净减持居前。

  • 股票型ETF

上周信息技术及医药ETF份额减少较多 。本周股票型ETF份额减少约58.5亿份。分类看,宽基指数型减少5.0亿份,其中,创业板ETF(减5.4亿份)减少较多;行业主题类减少58.5亿份,其中,信息技术(减21.0亿)及新能源ETF(减15.1亿)份额增加较多。 2.2. 资金需求

  • 股权融资

本周资金需求处于正常水平 。上周股权融资规模共399.6亿元,较前期(195.6亿)上升204.1 亿元,处于正常区间,其中IPO融资80.7亿元;本周(5.24-5.28)将有11只新股将进行网上发行,预计募资95.2亿元,处于正常水平。

  • 产业资本和限售解禁

上周减持处于正常水平,6月解禁压力有所提高。 至5月22日已有披露,本周重要股东净减持52.0亿元,较前期(70.0亿元)有所减少,仍为两年来相对低位水平;净减持金额较高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30.7亿)、有色(6.9亿)、电子(6.8亿)。限售解禁方面,上周(至0521)限售解禁规模约1062亿元,本周规模约1107亿元,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本周解禁规模较大的个股包括有科沃斯(约608.8亿)、北京君正(约114.5亿)、诚志股份(约53.9亿)。6月解禁规模预计为7855.6亿元,解禁规模靠前的行业包括电气设备(3916亿)、非银(1938亿)、医药(660亿)、机械设备(304亿),解禁压力有所提升。

3. 机构行为观察 机构调研:近期机构调研热度较高的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医药、机械;调研热度明显上升的行业包括公共事业;调研热度明显上升的二级行业包括园区开发、橡胶、计电力、其他交运设备等。 4. 近期重点监管动态及事件

  欢迎和我们联系

  陈果 首席策略   chenguo@essence.com.cn 张雪娇  高级策略    zhangxj1@essence.com.cn 林荣雄   行业比较      linrx1@essence.com.cn  夏凡捷   市场策略&金股组合&专题研究     xiafj@essence.com.cn  朱海洋   政策研究
    zhuhy2@essence.com.cn 郑佳雯   行业比较&专题策略      zhengjw@essence.com.cn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为安信策略团队的个人订阅号。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供专业投资者参考。为避免订阅号推送内容的风险等级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请勿使用本信息。本信息作者所在单位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订阅本订阅号或者收到、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为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接收人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团队、所在单位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未经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