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卖药的旗号“贩毒”?罂粟壳藏身中药材集散地,多流向小吃市场,十余年屡禁不止! 打着卖药的旗号“贩毒”?罂粟壳藏身中药材集散地,多流向小吃市场,十余年屡禁不止!

“说得好听是卖中药,说不好听就是贩毒,比卖枪风险都大!” 一名拥有实体公司的中药材商梁山(化名)如是说。
据澎湃新闻5月20日报道,2021年3月底至5月中旬,记者赴多地调查发现, 多个国内主要中药材集散地存在罂粟壳地下交易,多个药材商称,他们长期以每斤500至700元不等的价格向从事卤味熟食、小吃早餐的摊贩或门店供货。

QQ上的卖家均用“闪照”的形式展示罂粟壳照片,然后快速撤回。图源:澎湃新闻
此外,部分来自云南、甘肃的网络卖家直接搭建名称带有“罂粟、大烟、米壳”字样的QQ群,以寻觅买方、验货叫卖。更有专门配制含有罂粟粉的干货香料的卖家在网上出售各类“秘制”烧烤料、龙虾料、卤味料、麻辣烫料等。

相关消息也迅速冲上热搜。

事实上,往食品中添加罂粟壳,在餐饮行业内不是什么新鲜事。据澎湃新闻梳理,2020年至今年4月,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搜索到涉嫌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成分的刑事案例155起, 其中早餐小吃店、卤味熟食店、羊肉粉(汤)店、胡辣汤店是使用罂粟壳的重灾区;涉案餐饮商家非法添加的原因,一般是迷信罂粟壳可“提味增香”、使人上瘾;其中,河南、贵州、江苏三省的案例数量位列前三,均在30个以上。

添加罂粟壳(含罂粟壳粉、罂粟杆)的商家类型
图源:澎湃新闻,数据来源:裁判文书网
报道提到,甚至有“知名餐饮品牌”也批量拿货。

据案例披露的罂粟壳来源和一线禁毒民警的说法, 涉案罂粟壳多来自农村地区非法种植, 而从境外地区走私流入国内的情况随着警方打击越来越严,案例数呈下降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或其提取物的汤料,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并造成人注意力和记忆力功能衰退,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出现内分泌失调,甚至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而罂粟壳能“提味增香”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可靠证据。
“说不好听就是贩毒”
梁山让手下递给记者的纸袋中装有七八个白褐色、品相完好的罂粟壳,摇晃间可以听到罂粟籽摩擦的沙沙声。

“都没刮过浆。”梁山说的“刮浆”指罂粟果成熟后割乳浆提取鸦片,割浆采集后罂粟果表面会有深色刀割痕迹。他指着其中一个罂粟壳给记者看,罂粟壳表面未有割痕。

梁山称,他现在手里还有600斤存货, 手中的罂粟壳基本从农村偷偷种植罂粟的老人处收购而来,自己也少量地和其他中药材套种些,绝对比来自“金三角缅北”地区的走私货品质好。 当地也就他和另外一家药材商有货。

“我们行话叫米壳,不叫大烟壳、罂粟壳,你一说这个(米壳)就知道了。”验货现场,梁山解释,这几年禁毒形势严峻, 原先市场上每斤罂粟壳也就两三百元,现在涨到每斤六七百元,且在不断上涨,属于“有价无市”的东西。
梁山称,他的客户几乎都来自熟人介绍,一般是餐饮商家,以卖卤菜的居多,一个商家一次性要的不多,也就两三公斤。“昨天(3月22日)过来一个客户,拿了20斤货。”

根据梁山的说法, 商家会直接拿罂粟壳煮汤,一般煮两次就要扔掉,或磨成细粉与其他调味料按照比例混在一起熬汤。 “少放点有用且检测不出来。”梁山称,他自己在家做排骨、炖汤也会添加罂粟粉,或用馒头蘸罂粟籽吃。

交谈中,梁山多次声称, 某知名火锅餐饮品牌的北京分部每个月至少从他这儿拿500多公斤的罂粟壳,然后分销给门店。 记者对此表示怀疑,而梁山只让记者看了该买家的微信朋友圈,显示对方时常会发布关于该餐饮品牌的动态消息。

梁山称,客户买罂粟壳后并不能单独发货,还得买点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混搭磨成粉发货。

此外,梁山称,发货时客户留的地址也不用写得很详细,他会用不验视的物流发货。“包装破破烂烂,没人管,物流到收货地后会打电话给收件人。”因为容易断货,客户要货需要提前说,他们好准备。

整个接头验货过程,梁山和他的手下格外警惕,并再三叮嘱,不能让同行知道在用这个东西,防止被“点炮”。如果生意被第三个人知道,就没办法做了。

“初次见面,怕你是条子(指警察)。”验完货后,梁山让记者打开与其联系的微信聊天页面,退回了先期支付的500元诚意金,并伪造了一份聊天记录:“我这里没货,抱歉。”随后让记者和他互删微信,称以后直接电话联系。

“只将微信记录删掉可以调出来。”梁山称,因为东西不正规,联系交易时一定要谨慎。“说好听的是卖中药,说不好听就是贩毒,比卖枪风险都大。”

罂粟壳黑市:多地药材商称长期供货
梁山的罂粟壳生意只是国内罂粟壳“黑市”的一角。记者调查发现, 河北安国市、河南禹州市、江西樟树市等中药材集散地也存在这种生意。
3月24日晚9时许,从河北保定市到其代管县级市安国市的干道上,药材商杨琦(化名)挽起袖子,一边开着红色宝马轿车,一边向记者讲交易罂粟壳的注意事项。

“你别说你外地的了,当地去的也不给你卖(罂粟壳)。”杨琦个头不高,1998年出生,脸庞显得有些稚嫩。自2016年10月注册成立一家专营中药材批发生意的公司,杨琦往返于国内各中药材原产地,收购药材后向药厂出售。

他称,前些年该地交易罂粟壳的现象多,因为常接触,卖罂粟壳的药材商在外面吃饭都可以吃出有没有添加罂粟壳,“闻一下或吃一下就知道”。近些年,警方打击越来越严,大家都是偷摸在搞,没有熟人带路卖家不会承认有货。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安国市一处名为“北港汽车租赁”的地方。夜色下,杨琦打了个电话,让对方装上两种不同规格的罂粟壳前来验货。

十余分钟后,一名男子驱车赶来。在车上,该男子拿出两包不同规格的罂粟壳。借着车内昏暗的灯光,记者看到,两个透明塑料袋中装有七八个完整的罂粟壳,品质好的那一袋个头更大。轻微摇晃,两包均可听到罂粟籽摩擦的沙沙声。

杨琦称,他给记者准备的30公斤罂粟壳分为两个规格。品质好带籽的一公斤1700元,不带籽或籽少的一公斤1550元,“再次一点里面都掺了东西,不拿出来出售。”杨琦称,手头的货都是找朋友托关系从其他药材商手中凑的,货大部分从缅甸过来。“如果货用完了,提前三天说,30、50公斤都行。”杨琦称。
杨琦称,他们的罂粟壳大部分从缅甸走私进来。图源:澎湃新闻
杨琦称,在他这要货的基本是做餐饮的商家,往餐饮中添加的比例需要调试,尽量别多。在安国市,罂粟壳卖家不止杨琦。记者咨询了安国多家药材商,对方均表示“有货”。
网名备注为“祁澳中药”的李贺声称可将罂粟壳帮忙打成粉,一公斤最低1000元,需要现金交易。他称,虽然交易罂粟壳违法,他可以以药材商的名义合法进货,主要是买家这边要保证不出问题。

“都是在当地收的,可在店内看。”安国市中药材国贸中心广场附近,“广太和冷背”药材店的老板在经中间人张英介绍后,也向记者表示有货。
安国市一个药材商给拿出小半袋罂粟壳。图源:澎湃新闻
3月25日上午8时许,在该药材店内,与记者交谈一番后,老板见四下无人,转身从店后面拿出一个蛇皮袋,解开封口,露出小半袋的罂粟壳。记者在袋子里抓起两三个,发现这些罂粟壳表层光滑,没有“割浆”后出现的一道道浅层割痕,有些罂粟壳已经破碎,漏出里面的黑籽。

待记者验完货,老板立即绑好口子,将蛇皮袋拿进店后。“要多少货,提前沟通就行。”他称,刚给记者看的货不到30公斤,都是“新货”,也就是2020年秋季收的货,每斤650元。现金交易后,他会帮忙磨成比面粉粗一点的细粉让记者带走,或者发物流,但物流一次只能发三五斤,多了太危险。

中间人张英称,买卖罂粟壳一定要谨慎,年后他们这里因此抓了好几个人。在他们这取货的基本都是开饭店、火锅店的,或者卖卤肉、卤菜、烧烤的老板。和客户沟通时,他们也不会多问,很直接:“有没有、转账、安排货。”

卖家网上叫卖、专门配制“香料”

距离安国市直线距离500多公里,在另一个中药材集散地河南禹州市,同样存在罂粟壳地下交易。
3月21日晚,“禹州豫州兴药材行”的陈姓老板告诉记者,可以在他这拿货,每斤300元,都是村里老百姓偷着种,他们到村里收购而来。因为记者一次性要得有点多,他需要找人凑货。陈姓老板称, 他的客户多来自餐饮业, 保险起见,取货时需打成粉带走。

他谨慎地换了个微信号和记者聊,称取货时需要在货品上写“天麻”,支付货款时也要备注“天麻”。
4月30日上午,在另一个中药材集散地——江西樟树市,经营“樟树市五鑫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皮军同样声称手头有罂粟壳,有含籽和不含籽两种, 每公斤800元左右,主要是一些做卤肉卤菜、烧烤、麻辣烫的商家一直从他这拿货。
皮军初次接触记者有些警惕,称担心将罂粟壳拿来贩毒,要先查看餐厅资质后供货。“首先要考虑风险,赚也赚不到多少钱。”皮军称,现在查得很严,不好弄,以前好弄就便宜。

如果说药材商线下暗自销售罂粟壳还十分警惕,一些线上罂粟壳卖家则显得胆子更大。

记者以“大烟壳、罂粟壳、大烟果、米壳”等关键词检索,搜到 几十个QQ群 ,成员数量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这些群的名称除了含有记者检索的关键词, 多带有“香料、调料”之类的词语,暗示可在餐饮中添加。另有部分QQ群直接将罂粟果或罂粟壳图片作为群头像。

“如果你是做小吃生意的,如果你是做熟食生意的,像麻辣烫、烧烤,如果你生意不好,那么你只要加入了我们的调料,保证你生意红火起来。”其中一个QQ群如此介绍。

记者咨询了其中的多名群主或管理员。3月20日,名为“香大姐”的一名群管理员告诉记者,她来自云南德宏州的芒市,手中的罂粟壳来自缅甸,走量每斤360元左右,散货每斤需要500元。她用“闪照”的方式给记者看了完整的罂粟壳样品后很快撤回了消息,称做餐饮、批发中药材的人都从在她这拿货,如果诚心购买可告诉具体使用方法。
3月21日,另一名QQ群管理员也称手里有来自缅甸的罂粟壳,550元一斤包邮。他同样用“闪照”的形式给记者展示了完整的罂粟壳照片,然后快速撤回消息,也声称购买后可指导如何使用。

和前两位卖家不同,名为“君子”的另一个QQ群管理员称来自甘肃敦煌,她家的货从新疆而来,可以直接邮递完整的罂粟壳,也可以磨成粉再发货,550元一斤包邮。“写上土特产,或者药材、干货。”她称,为了躲避检查,需要在包裹上写上虚假发货信息。

向公安机关报备后,记者分别向这三名卖家购买了一斤的罂粟壳样品。三名卖家提供的物流单号显示,他们分别用百世快递、邮政、邮政的方式从云南昆明、四川成都、甘肃嘉峪关发货。到货后,收货地所在辖区民警将包裹带回警局做进一步处理,记者同步将涉嫌违法线索反馈给了警方。

小吃店罂粟壳案多发
罂粟壳黑市俨然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下游为餐饮商家,其中早餐小吃店、卤味熟食店、羊肉粉(汤)店、胡辣汤店是非法添加罂粟壳的重灾区。
因迷信罂粟壳可以“提味增香”、使食客上瘾,安徽芜湖的丁颂(化名)以每斤200元价格多次购进晒干的罂粟壳,研磨成粉后添加至香料中熬制老鸭汤,同时还将罂粟粉以同等价格销售给姐姐丁某红、连襟潘某宝及妻子姨母范某。

丁颂用熬制的老鸭汤制作泡饭、泡面、米线、年糕、河粉等食品对外销售,至2019年8月案发,三年多的时间,销售金额累计约90万元。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丁颂一审获刑八年零六个月,同时被处罚金240万元。

这并非个例, 2020年至今年4月宣判的涉及非法添加罂粟成分的判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已至少有155个。
据澎湃新闻梳理,从烹饪方法看,卤制食品时添加罂粟壳的案例有49个,占比31.6%;从商家类型看,卤味熟食店、羊肉粉(汤)店、胡辣汤店等小吃店成为重灾区,卤味熟食店和羊肉粉(汤)店两者合计占比达到34.2%。其中,河南、贵州、江苏三省的案例数量,分别以36个、32个、31个占到总案例数的23.2%、20.6%、20.0%。

各地非法种植罂粟案例数量分布
图源:澎湃新闻,数据来源:裁判文书网
各地非法添加罂粟壳(含罂粟壳粉、罂粟杆)案例数量
图源:澎湃新闻,数据来源:裁判文书网
2020年11月17日,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法院一审宣判的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经法院审理查明,2020年2月至3月间,被告人王某军在明知罂粟壳是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在食品中添加使用的情况下,仍在租住地将从他人处获取的罂粟壳掺入熬制的汤料中,用于制作猪头肉、猪耳朵、猪蹄、鸡爪等食品,随后在其经营的卤菜店向消费者销售牟利。

另一起案件至案发时,商家已偷偷添加罂粟壳7年。
2020年12月17日,山东邹城市法院公布的一审判决书披露,2013年8月以来,经营熟食加工点的李某明知曹某家所销售的煮肉配料中含有罂粟壳,仍然购买该配料用来煮制猪头肉对外销售。直到2020年7月,执法人员在抽样检查时发现李某煮肉用的料包中含有罂粟碱、那可丁。

从添加方式看, 155个案例中有92个案例直接将罂粟壳放进汤料中熬制,少部分商家掺入研磨的罂粟粉或采用含有罂粟壳成分的调味品,隐蔽性更强。另有商家添加罂粟籽、罂粟叶、罂粟杆、罂粟果等其他部位。
2020年11月24日,河南临颍县法院公布的一审判决书披露,2020年8月初至8月25日,被告人张某涛为了使其出售的胡辣汤味道香、生意好,将之前在路边摘取的罂粟壳放到购买的鸡架中熬汤,之后用熬制的汤卤牛肉,并将含有罂粟成分的牛肉和鸡架汤加入胡辣汤进行销售。经检测,胡辣汤和鸡架汤中均含有吗啡等生物碱类物质,胡辣汤和鸡架汤内吗啡含量分别为29.9ug/kg、18.4ug/kg。

除了使用罂粟壳类物质达到“提味增香”的效果,甚至 有商家打起含有吗啡、可待因药品的主意。
2020年11月27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显示,林某和陈某共同经营某小食店。林某从网上获取信息得知“复方甘草片”可以让汤料提鲜和味道香甜,且明知“复方甘草片”含有类似罂粟壳的有毒物质,为提升汤料鲜味、增加销量,林某自2020年1月中旬开始便在小食店的清汤和辣椒汤中加入“复方甘草片”,直至2020年6月17日被查处。

监管部门将扣押的清汤和辣椒汤分别抽样送检后发现,清汤和辣椒汤中均检出吗啡、可待因。林某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获刑一年二个月,同时支付获利金额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191770元。

梳理上述155个案例可以发现, 多数案件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性。 其中,鉴于被告人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自愿认罪认罚、退出违法所得、系初犯、犯罪情节较轻等,法院量刑一年以下(含一年)的较多。同时因为被告人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此类案件缓刑适用率较高,而在适用缓刑的同时,违法商家同时也往往会被禁止在缓刑期从事餐饮活动。

此外,因此类案件涉及食品安全,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检方也多会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上述155个判例中,有53个判例检方提起了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占总案例数的34.2%。

如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法院2020年6月24日做出的一审判决显示,法院认为,鉴于马某俊和另一被告人生产、销售添加罂粟壳的牛肉面细料用于牛肉面汤中,向不特定的消费者售出,该行为存在潜在的危害性,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法院判决二人共同支付191340元的赔偿金并赔礼道歉。

罂粟壳来源 :农村非法种植和边境走私

一位长期在一线从事禁毒工作的某地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部分农村地区一直有种植罂粟的传统,从他们查获的罂粟壳来源看, 大部分是农民私自种植,收获后散量流向市场。 从金三角等境外批量流入国内的情况随着打击越来越严,呈下降趋势。

在裁判文书网 72个涉及罂粟走私或非法种植的案例中,有56个涉及农村地区非法种植,少数涉从云南边境走私。

《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江苏滨海县法院2020年12月8日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书中,马某荣在当地一香料店花费1500元购买约2500克罂粟粉末。2019年12月份左右,顾某和马某荣将筛出的罂粟种子种植于滨海县一户人家周围,2020年5月3日被滨海县公安局查获,顾某、马某荣种植罂粟合计13125株。

因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作为主犯的顾某获刑五年,马某荣获刑二年。

涉及非法种植的案例中,河南省数量最多,有36个,其中该省下辖的唐河县有14个。
唐河县法院2020年12月14日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2019年10月份左右,被告人李某芝将家里存放的一个罂粟壳种子撒播在自己家的菜园内。同年12月10日,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后派员予以铲除并提取样本送检。经民警现场勘验、检查,李某芝种植的罂粟共计1257株。

同年12月4日,唐河县人民法院做出的另一份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2019年8月,被告人康某祥将购买来的罂粟壳种子撒播在自家房屋东边的菜园内。2020年1月13日,接群众举报,唐河县公安局民警赶到现场予以铲除并提取样本送检。经民警现场勘验、检查,康某祥种植的罂粟共计1680株。

此外, 72个案例中,也存在从云南普洱市、腾冲市、勐腊县等地将境外罂粟壳批量运至国内分销的情况。
2019年4月16日晚,被告人杨某周邀约谢某生为其运输毒品探路。谢某生驾驶皮卡车、杨某周驾驶装有毒品罂粟壳的货车从腾冲出发,一前一后,绕过检查站。次日8时许,二人行驶至高速服务区,民警对杨某周驾驶的货车进行检查时,杨某周主动供述运输的是毒品,民警在杨某周驾驶的货车内查获毒品罂粟壳1100千克。

因犯运输毒品罪,杨某周获刑十三年,并被处罚金2万元;谢某生获刑七年,并被处罚金1万元。

另一起走私罂粟壳的判例披露,2019年8月27日22时许,被告人杨某枝驾驶一辆电动汽车从猴桥老口岸往猴桥村委会方向行驶,途经猴桥边境派出所设立的公路查缉点时,民警从杨某枝驾驶的电动汽车后排检查出用编织袋包装的毒品罂粟壳4袋、毒品罂粟籽4袋。经称量,查获的4袋毒品罂粟壳共净重60434克;4袋毒品罂粟籽共净重63984克。因犯运输毒品罪、非法运输毒品原植物种子罪,杨某枝获刑八年,并被处罚金1.3万元。

罂粟壳真的能“增香上瘾”吗?
商家花费大价钱购买添加罂粟壳,无非是想达到“提香上瘾”的效果,以此来提高顾客的消费粘性。但是,罂粟壳真的有这效果吗?

理论上来看,罂粟壳的确有一定的增香效果,不过,这个做法对于增加火锅的香味是否有奇效,其实是缺乏足够证据的,甚至是一些商家认为加了它好吃,而采用的一种自卖自夸式营销,对罂粟壳提香、增味的作用进行了夸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专门做过一个双盲实验,分别将罂粟壳和草果等按照高低剂量加入麻辣火锅、清水火锅中烧煮半小时以上,结果试验者并没吃出味道上的差异。她解释称, 罂粟壳在餐饮业被过于神化,其所传言的“提香、上瘾”功效并不显著。
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教授陆林也曾表示,罂粟壳本身没有味道,何来“提味”一说?“有些罂粟壳甚至带有酸涩的苦味,要说提味也不会是鲜美的味道。”

既然增香无用,那就肯定是为了让人上瘾!消费者自然会这样联想。

罂粟壳是成熟的罂粟果去掉籽后的部分,其中的确含有吗啡,可以作为制作鸦片的原料。不过,这样的火锅是否会使人上瘾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罂粟壳中的吗啡是否会溶解到火锅汤中,如果它不会溶解到火锅汤里,倒也不用担心;除此之外,还要看究竟有多大量,如果量非常小,那也不用担心。

现代制作鸦片工艺就有一种方法是用水提取的,可见,吗啡是可以溶解在水里的。而把罂粟壳放在火锅的汤中,跟用水来浸取鸦片的原理非常类似。所以, 如果火锅里加了罂粟壳,的确可能含有吗啡等鸦片成分。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吃了这样的火锅就会使人上瘾呢?

还得看究竟有多大量。罂粟壳中的吗啡等生物碱含量很少,通常只有0.12%~0.89%,而鸦片中吗啡含量通常在10%-14%左右,是罂粟壳的100多倍。 罂粟壳中这点吗啡实在是太少。
而且,是否会使人上瘾或者危害健康,还是跟商家放了多少、你吃了多少有关。要知道,商家即使使用,也只是使用一点罂粟壳碎片,而且我们平时吃火锅都有一大锅汤,吃的过程中还会加水,也不会把汤都喝得一干二净……所以,倒也不用太担心会上瘾。

总的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 吃火锅变成瘾君子的可能性并不大。
作为一名吃货,我们还应该承认的是,很多我们很喜欢吃的火锅,并不是因为罂粟壳使我们上瘾了,而是因为它真的很好吃,才上瘾的……

十余年屡禁不止
但值得注意的是, 长期食用罂粟壳,对人体还是有直接的伤害。 因此罂粟壳很早就被列入了禁止添加的名单中,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早在2008年,当时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罂粟壳就被列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出于食品安全考虑,近几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对罂粟壳的违法添加和地下交易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早在2016年,就有35家餐企食品中检出罂粟壳成分,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店铺。而这次澎湃新闻也提到,有“知名餐饮品牌”批量拿货。

从澎湃新闻揭露的情况来看,罂粟壳的地下利益链依旧相当庞大。首先,违法添加的需求量仍然很大,需求催生供给,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罂粟壳的黑市价格更是不断上涨。
罂粟壳的地下交易有多普遍,利益链有多庞大,背后的违法添加可能就有多严重。 这对于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来说,无疑是重大的隐患。而媒体对地下黑市的起底,说明对罂粟壳的非法交易和餐饮行业的非法添加,市场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像网上这些可以公开检索的QQ群,本身就是重要的执法线索。而在线下,一些卖家为了躲避监控,交易过程相当谨慎,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无痕。从治理的角度看,媒体提到的中药材集散地等场所,就应该纳入重点的监控范围。

打击罂粟壳非法交易,对餐饮行业的末端监管,也应该是重要一环。这些商家给食品违法添加罂粟壳,不管是直接放进汤料熬制,还是研磨成粉再添加,按照现有的技术,理应可以检测出来。所以,对一些餐饮行业的监管部门,可以加大抽查抽检的力度。如果发现有检出违法添加的情况,一方面,可以顺藤摸瓜,实现交易链的溯源,倒查出上游的卖家,甚至是最前端的种植和加工方,彻底斩断地下利益链;另一方面,对违法添加的发现、惩戒,可以提高风险成本,压缩非法添加的利润,让餐饮店不再敢于铤而走险。

罂粟壳的地下非法交易之所以长期无法禁绝,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餐饮行业的广泛需求驱动下,制作、加工和贩卖罂粟壳有利可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加大对一些重点地区和中药材集散地等重点场所的严格监控,也要死死盯住餐饮行业。
在高压治理之下,餐饮行业的需求被挤压,违法添加非但不能带来利润,还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那么,罂粟壳的供应和非法交易,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压缩。

来源:金融投资 (ID:hjy3456)综合自21新健康、澎湃新闻、红星新闻、较真、武汉晨报、九派新闻 (本文不代表金融投资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