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评天下|市值管理的AB面 金评天下|市值管理的AB面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曾经的私募冠军沦落到去当资金掮客,曾经的牛市旗手沦落到成为各路灰色资金的“渠道商”,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沦落到要为“市值管理”寻找见不得光的接盘资金……周末资本市场的这个“大瓜”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这个事情知道的人都不会说,不知道的人都会乱猜乱说,拔出萝卜带出泥,吃瓜群众也不急,就看“剧情”的发展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事件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需求。
在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事情之一,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根本不注重市值管理,股价涨跌与己无关,对股价不管不问被诟病了很多。
于是,有了股权分置改革,就有了现在的全流通时代。由于占公司大比例股份的大股东或者实控人持有的股份是可以变现的,所以市值管理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的头等大事。 实际上,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情况如何,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应公司的行业地位 ,比如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贵州茅台,它不需要刻意去做市值管理,很多公募基金自愿帮着它管,茅台在白酒行业所处的地位,股价与市值就能说明问题。
对于正常情况下的市值管理,监管层也是鼓励的,如果股价跌到触发一系列金融风险的程度,也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几年前,为了让上市公司股价维持在正常水平,管理层还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搞市值管理,这是市值管理的A面,见得光的一面。这种A面的市值管理有几个前提:一是不以减持套现为目的,而是为了维持上市公司股价在一个正常区间波动,也就是基本面能支撑这个市值;二是维护市值的资金是见得光的,不是灰色资金抽屉协议,也就是监管许可的阳光资金。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由于A股市场长期处于一个筹码供给大于资金供给的发展阶段,二级市场存量资金博弈的特征明显,“二八”现象或者“一九”现象凸显,造成一些股本小、业绩差的公司市值管理难度非常大。
此外,很多上市公司因为各种原因经营不善,又遇上了注册制改革时代,壳资源不值钱自己又没多余的钱来撑门面。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恶性循环,找灰色资金来撑“注水”的市值,然后找机会清仓式减持“割韭菜”。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能靠阳光资金搞市值管理且不以减持为目的的公司少之又少,市值管理开始走入歧途,B面的负面影响就显现出来了。
不知道叶飞曝光的这么多家上市公司搞市值管理是不是都步入了这个歧途,不过想找第三方接盘搞市值管理的可能都不会那么单纯,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最终的目的可能不会都想做成茅台。
就像投资股票本身没什么错,但如果铤而走险去借高利贷高杠杆投机,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现在很多公司也急,市值如果掉到30亿以下你就是想机构来“抬轿”都没门,自己又没有多余的钱来搞市值管理撑股价,甚至号召员工增持也不好使,更没有拿得出手的基本面条件让公募机构自愿来搞市值管理,所以只能投机取巧,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搞了个鸡飞蛋打。
编辑|梅婧 审核 |贾秋红

本文为| 金融投资报 jrtzb028( 微信号 ) 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