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爆火,来自网红“亚文化”的挑战
曹县的网红气质,在互联网所熟悉的"土味文化"之外,还有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图/IC)
来源 | 无风(ID:nowindnowave2)
作者 | 无风
世界那么大,我还没有去过曹县。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
这次出名的是山东的一个县城——曹县。
网友们把曹县与纽约、北京、上海、广州相提并论,把古曹州的文明与四大文明古国并列,更是喊出了"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的魔性梗。
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中国真正一线城市的简称是"北上广曹",深圳已惨遭出局。
上一个有类似民间调侃的城市是莱芜,号称"京沪莱"。如今莱芜已经成为山东省会的一部分。
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不要小看了曹县,更不要小看了这场"亚文化"的魔性狂欢。
01
曹县属于菏泽,山东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地区,“突破菏泽"一直是山东省级层面的发展战略。而曹县很长时间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
曹县同时又是山东的人口第一大县,人口红利一度还是比较突出的,外出打工成为主要的谋生手段。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曹县当年输出了20万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达到17亿元,占曹县GDP总量的30%。
留不住人的曹县,和大多数的县城一样,让人总是会感叹没有多少辉煌的未来。
但这次成为"网红城市"之后,人们才发现,“曹"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在曹县官方网站的"县区概况"里,“第一"是高频词,曹县拥有的多项第一,让人刷新了对这个鲁西南小县的认知。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曹县GDP达到463.82亿元,已经跃居菏泽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亿元,税收29.8亿元,均居菏泽市各区县前列。
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曹县的出口额仍然达到了82.36亿元,菏泽市第一。这显然得益于曹县拥有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基地,庄寨镇加工生产的桐木棺材主要出口日本,成为日本90%的棺材板供应商,让无数日本人体面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来源于曹县政府官网
曹县的富裕散见于民间的若干细节。
官方认可的数据是,2019年曹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5元。其中以全民电商起家的"淘宝村"曹县丁楼村,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力压北京上海广州,这可能是"北上广曹"最靠谱的出处。
2018年全国各地人均收入排名
日本的电视台曾经寻访曹县的棺材加工厂,在庄寨镇的街头上看到了保时捷跑车;
在曹县街头电线杆的征婚启事上,拥有八家网店的棺材店老板,招募佳婿时特别要求"跨境贸易专业、英语和日语流利者"优先。
02
王文涛在任职济南市委书记时曾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错过一个时期,整个城市发展将错过一个时代。
对曹县来说,今天的爆红出圈,要得益于赶上了互联网电商和直播的风口。
公开的媒体报道里,现在的丁楼村党支部书记任庆生是发起民间电商的关键人物。当时的任庆生下岗回乡,开网店销售影楼服饰,从而带动了全村效仿,丁楼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任庆生曾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十年十人杰出人物"称号。
如今,曹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服饰生产基地,占据了淘宝表演服饰产品70%的网络销售额。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曹县在影视服饰产业方面的爆发,也得益于这个"戏曲之乡"的传统产业积淀。只不过,小戏台上穿的衣服,走上了电商时代的大戏台。
2019年,曹县人又发现了汉服生产销售的风口,从起初的山寨仿制到原创品牌化,曹县成为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汉服销售城市。博士夫妇返乡开网店创业,自主设计生产服饰;70岁的老农民用"一指禅"充当"客服店小二”,一年敲出上万个"亲,你好"的网络订单。
2020年3月,1969年出生的曹县女县长梁惠民亲自披挂上阵,走进拼多多搭建的电商直播间,用一口亲切的菏泽方言,带货销售曹县生产的华美汉服,半小时销售3000余件。
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
民有呼,官有应。
曹县和菏泽在产业布局上顺势发展,有效引导,规划形成了表演服装产业群、木制品产业集群、农副产品产业集群三大电商产业带,菏泽是全国比较早的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关系的地级市。
到2018年,曹县就成为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成为国家商务部确认的国内全网销售百强县,曹县与浙江临安、江苏沭阳一起成为国内"电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
没有错过这个时代的曹县,从2010年到2020年,曹县的GDP从122亿增加到464亿元,省内排名从108名上涨到55名。
单纯地纵向相比,曹县的发展确实巨大,但横向来看,曹县依然不是全国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排名284名,距离山东省内的经济强县和大县也有一定的差距。包括房价、肉价和教育等民生问题,曹县人民的痛点和幸福感都是各有千秋,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表达。
换句话说,曹县这次爆红,网络上流传的那些魔性梗,在调侃之外,甚至还有些刺耳。
03
曹县的网红,来得有些猝不及防,正如沈阳的这次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沈阳大爷的行踪意外捧红了"鸡架"一样,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亚文化的走红和破圈,已经成为常态。
传播学认为,当下时代的特征是扁平化、去中心化和碎片化,当正常的意见表达通道不畅通时,人们更倾向于去追捧和传播非主流的、娱乐化的、逆层级化的内容。这就是互联网特有的亚文化现象。
在曹县原生视频和二创视频的内容中,房价、牛肉、物价、风土人情、口音、文化等城市元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正面的肯定,也有过度的调侃,更不乏刺耳的讽刺,在辅以短视频特有的传播介质加持下,曹县的网红气质,在互联网所熟悉的"土味文化"之外,还有一些魔幻现实主义。
诸如此类,你可以视之为民间舆论的自嘲与不满,也可以解读为民众的期待与憧憬。
对这些有些掺杂了种种复杂情绪与立场的声音,地方政府要做到的就是清醒与理智,一方面不必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不必大动肝火。
迎合庸俗,放纵低俗,必然自毁形象,走入歧途;如果一味打压,盲目封堵,无疑又将错过一个时代。
互联网时代,城市的名气与声量很大程度上被社交媒体的内容所影响。很多城市的主政者都在期望成为网红城市,而有特色的城市更容易被人记住,成为网红城市。
城市走红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意料之外的点,这个点可能是地标,如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也可能是特有的文化风味,如南京的民国风,长沙的芒果台;更可能是一首流行音乐和小众兴趣,如赵雷的一曲《成都》,重庆的嘻哈亚文化;还有就是一个关键人物,如四川雅安的丁真,山东临沂的拉面哥等。
这次曹县的意外走红,也得益于一个关键人物:"@大硕的”。
这是一个持有纯正曹县口音的小伙,有着一个纹身染发的"非主流"外貌,其以一己之力持续为曹县喊麦的"牛x666",也不能登上主流文化的大雅之堂。所以,原始视频在这个up主的作品里已经消失了,但这位曹县小哥已经火了,备注信息已经改为"山东666我的宝贝创始人",而且准备接合作接活动,全国都去。
显然地方政府起初对这样的一个走红形式,还是习惯性地去做了一些工作。
接下来的应对还是颇具新媒体思维的。曹县官方正面回应,让这个话题的热度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发酵。
在5月17日的一场政务活动直播中,面对汹涌的网络留言,曾经主持打造过知名新媒体政务号的曹县女县长梁惠民,操一口朴实的菏泽方言,公开发出了邀请:无论网上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声音,欢迎大家实地到曹县来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
作为对县长邀请的呼应,抖音"@大硕的"也开始直播了,美颜镜头之下,用他惯用喊麦的方式推介一连串的曹县美食,有节奏的喊出"大美曹县欢迎你的到来"。
如果曹县借此机会能够读懂民间舆论中的那些期待与不满,在民生问题、城市发展、公共管理等方面坦承不足,知耻后勇;在输出古曹州文化、发展荷花旅游和商汤遗址等文旅产业方面有规划、有办法、有措施,网红城市的气质养成,或许能对这个千年古县,带来另一种发展机遇。
网友热评
04
从短视频风行的传播规律上说,娱乐化是一个典型的特征,“我很美"和"我有趣"都非常重要,而"我有趣"的人格化形象,显然会走得更远。
对于城市来说,过度娱乐化带来的挑战和令主流文化不适的表现就是,人们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形象,可能会有很强的副作用和负面形象。这就是互联网亚文化的双刃剑。
所谓"破圈”,就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反向文化输出模式。它是对人们早已麻木的正向文化输出的惊天逆变,在成年人向青年人、主流文化向非主流文化、社会上层对社会下层的正向文化输出模式之外,创造出另一种输出形式。
这次曹县的"破圈",就是一种亚文化的全面输出和对主流文化的一次挑战。可以预见的未来是,这种"破圈"带来的挑战,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可能会遇到,只是时间点不同。
亚文化历来就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反向输出,表现在公共领域里,就是对当政者媒介素养、施政能力的全面挑战,应对不力或一味封堵,往往会错过一次绝佳的城市崛起机遇。
另外一个角度看,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政官员,不能忽视掉文化对经济的吸引力。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即有预言:“在新世纪,文化的经济意义将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其对地方整体经济具有乘数效益,将使城市发展大受裨益。”
主流文化会产生经济附加效应,而亚文化带来的经济裂变,往往会颠覆我们的常规认知。所以,无论曹县在网络上是如何的魔幻,而现实中的曹县,经济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更好的发展,可能才是这场网红之外的现实意义。
回到本文开头安迪·沃霍尔的那句名言,其实还有后半句,“每个人都只能出名15分钟”。
抓住这15分钟吧。
本文不代表《财经》观点,转载已获授权。
扫码并标注“读者”,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曹县的出圈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家都在看
一个电话一套房!前老总贪腐内幕被揭开,巨亏10亿的哈药还有救吗?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战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土拍、山寨币、大宗商品火爆背后,一场时代变迁即将到来?
监制丨蒋诗舟 责编丨李虓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