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拉松21人遇难背后,马拉松经济的蒙眼狂奔
惨剧背后,天灾or人祸?
文/貌貌狼 (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5月22日,甘肃白银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5月23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通报了事件的相关情况,并表示这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张旭晨说:“在此,作为赛事主办方,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并对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
这起事故堪称国内马拉松赛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
另一个令人感到痛心的事实是,遇难者大部分为“第一梯队”选手,不乏中国越野圈精英跑者。如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中国跑圈知名的曹朋飞、黄印斌和残奥会冠军黄关军等。
惨剧背后,天灾or人祸?
表面上看起来,此次灾难是由于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而引起的。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排除“人祸”。
5月23日下午4时左右参赛选手之一,也是前六名选手中唯一的幸存者张小涛在社交媒体上回忆了自己的经历。
张小涛说,比赛还未开始时,当地就一直在刮风,气温很低。“九点的时候我们起跑,当时依然还有有很大的风,很多人的帽子都被吹跑了。”
“在山下的时候已经有风雨,越往上风雨越大,到半山腰的时候雨里开始夹杂冰雹了,一直往脸上砸,我眼睛都开始模糊了,有些看不清路。”
“我在继续往上跑的时候,因为风太大,就一直在摔跤,摔了不下十跤,肢体也比较僵硬,感觉身体慢慢不受控制,摔最后一跤之后我就起不来了。”
趁着自己还有一点意识,张小涛拿出保温毯披上,并拿出GPS定位器、按了SOS,之后便失去了意识。
在他发的自己越野跑的记录里, 33公里处,他昏迷了2小时40多分钟。
谈及自己被救的经历,张小涛说,是一位放羊的大叔经过,“把我扛到了窑洞里,生了一堆火,把我的湿衣服脱了下来,用被子把我包了起来,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才醒了过来,有了意识。”
从张小涛的经历中,似乎可以模糊的看出搜索救援不及时这个问题。
据5月23日的发布会介绍,22日中午12点17分,有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赛事组委会立即反应,安排救援力量20人立即出发,向山地越野赛道救援参赛人员,先后救出18名参赛人员。14点左右,到达赛段发现雨急风大并伴有冰雹、冻雨以及有泥石流的现象,救援难度增大,组委会立即同有关部门、组织决定停赛并组织专业救援力量进行搜救。
既然12点17分就有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14点左右才决定停赛是否有些晚了呢?
在媒体对一位名为林凯祥的救援队员采访中可以整理出一条关于救援行动时间线。
“22日晚七八点时,方舟救援队出发前往石林。”
“从今天(23日)零点40分左右开始正式救援工作,徒步上去。”
也就是说,22日12点组委会收到求助视频,并组织救出18名参赛选手;14点发现天气太差决定停赛;然后直到5小时后才组织救援队,10小时候才开始正式救援工作。
10小时啊!
实际上,在百公里越野赛的历史上,并非没出现过极端天气现象。2016年香港百公里赛事就遭遇了寒潮侵袭,部分选手被困大帽山上。据亲历者所述,当时气温最低已达到零下8、9度。幸运的是,因比赛在冬季进行,选手们携带装备更为保暖,再加上救援及时,并未出现人员伤亡。
不禁发出另一个疑问,5月的甘肃并不算炎热,再加上比赛道路大多位于海拔2000米左右,为何组委会的强制装备中保暖物资只有救生毯?
另外,据一位网名为"流落南方"的参赛选手所称,在此次比赛的CP3根本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
如果此事属实,那赛事保障似乎过于“松懈”了。
蒙眼狂奔的马拉松经济
赛事承办是一件不算复杂的生意。
简单来说,赛事运营方先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以一定的金额拿到赛事运营权。然后运营方就可以进行拉赞助、发布宣传、公开报名、收取报名费等等一系列工作。当然,最赚钱的部分并不是报名费,是“赞助”。
此次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尚未能完全定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但或许可以从此次惨剧中窥见越野赛事、马拉松赛事行业的问题。
毕竟悲剧并不是个例。同样在今年5月,2021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中,选手杨立杰在比赛中出现失温,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组委会在通告中表示,“杨立杰倒在了他热爱的赛道上,是一名真正的勇士”。
2014年至2015年,中国越野跑赛事开始逐渐形成规模。期间参与越野赛的人数急剧增加,越野赛的赛事数量也随之增加。
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大量的越野跑赛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知行合逸”网站搜索发现,目前“正在报名”的越野跑赛事便19个。其中包括“2021北京箭扣长城国际越野挑战赛”“2021 夹金山百公里越野挑战赛”“2021 野性祁连越野跑”等。
比越野跑门槛更低的马拉松赛事发展速度更为迅猛。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增长率分别达到11%、43.47%、15.62%。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由于我国马拉松自2016年开始才呈现井喷式发展,自然无法和国外成熟的产业链相媲美。
国外马拉松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核心的体育竞赛表演,即马拉松赛事;第二层的体育用品销售、媒体、娱乐、培训博彩、医疗、旅游等,以及最外层的品牌经营、商业推广、咨询、公关、科研、建筑、房地产、会展等周边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马拉松产业链较为不完善,呈现出“政府牵头、官方主办、各单位协办、企业赞助”四大特点,其收入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补助、报名费、赞助商赞助以及周边衍生品收入四个板块。
艾瑞咨询数据,四大板块收入中,赞助收入是马拉松赛事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从以往A1、A2大型马拉松赛事的收入数据来看,赞助收入与赛事成本相比,比例约在50%至60%之间,换句话说,举办赛事成本的一半都来自赞助费用,而周边衍生品的收入仅仅占一小部分。
第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当收入结构单一时,为了有效获得利润,运营方需要考虑的一个必然问题就是“怎样的比赛更能让赞助方喜欢?”答案很简单——数据好。
从请明星一起起跑到诸如“最美赛道”的宣传等等,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而在举行越野跑赛事时,更多有噱头的点就出来了——爬升XX公里、XX公里无人区等。
第二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当某个行业爆发式增长时,其配套产业往往很难跟上其成长速度。
赛事安全保障是一个拼人力的事。有业内人士表示,北京马拉松比赛的服务人员大概是1:5,或者是1:3,也就说一个参加比赛的选手,至少有三个人进行服务,包括摄影摄像、志愿者等工作服务人员,而越野马拉松比赛一般都在很偏僻的地方,更是增加了交通、人力成本。
据悉,目前在参与赛事服务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志愿者。那么,目前我国志愿者发展水平如何呢?
如果,早点叫停比赛会怎样?如果大规模救援行动能够早几小时开始会怎样?如果补给点、救援点设计的更多一点会怎样?
可惜没有如果。惟愿悲剧成为警钟与革新的力量。
精彩内容早知道
盖茨离婚了,整个五月,关于这对世界上最富有夫妇的离婚爆料一波接着一波,新瓜不断。5月17日,有媒体报道,因为微软董事会正在调查比尔·盖茨与一名微软女员工的不正当关系,所以做出了盖茨需要在2020年退出董事会的决定。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与妻子梅琳达·盖茨总资产超过1300亿美元,约合8400多亿人民币,他们在婚姻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巨额财产分割,甚至波及公司股价。国内外的商界“大佬”们都通过采取哪些方式规避婚姻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高净值人士要如何面对财富传承?对于普通人,婚姻中又该如何做好财富风控呢? 今晚21:10分,郎咸平、王凯 、李银 与主 持人王牧笛 一起,邀您收看财经郎眼620期,《 富豪婚变与财富传承 》。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