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披露进入冲刺期,上市公司业绩如何? ?财报披露进入冲刺期,上市公司业绩如何?

进入4月最后一周,A股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随着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上市公司业绩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风向标”。在42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截至4月27日晚间,已有3543家公布了2020年年报;2358家公布了2021年一季报。

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如何?科创板企业业绩又有哪些亮点?今年一季报透露出哪些信息?

超3100家上市公司去年实现盈利

从目前年报披露情况看,以归母净利润为依据,3179家企业在2020年实现盈利,364家出现亏损。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位列前五,归母净利润都在千亿元以上。

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看,2215家上市公司实现正增长,占已披露年报公司数的六成。其中,26家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0倍。

哪些行业去年业绩表现亮眼?据中原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2020年业绩高增且环比2019年大幅增长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受益经济复苏的中上游顺周期板块、电气设备行业、医药行业等。周期板块中,如采掘行业、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受益于疫情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需两端好转等因素,业绩表现较为亮眼。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认为,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元气,净利润实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经济快速复苏。

逾七成科创板企业去年实现营收增长

作为支持“硬科技”企业融资的科创板,其业绩与科创成色同样是市场关注焦点。截至4月27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已有247家披露了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247家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829亿元,同比增长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56%。在已经披露年报的科创板企业中,中芯国际以43.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在首位,同比增长141.5%。

191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占比逾七成;其中有10家公司增长率超过100%。净利润方面,在已披露年报的公司中,仅15家出现亏损,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有180家。

事实上,作为支持“硬科技”企业的板块,科创板企业的研发能力更受关注。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有265家,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硬科技”特色明显。体现在研发投入上,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的247家公司,2020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354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的企业有106家,其中有13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0%。在科研团队方面,截至2020年末,科创板公司研发人员平均每家276人。

另据Wind数据统计,以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3年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额超过10%,且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过50%为标准,共计有12家公司“含科量”较高。

自科创板开板以来,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等先后在科创板实现上市,科创板“硬科技”的成色和市场包容性逐步显现。不过,在申报和在审企业中也出现了少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日前,证监会、上交所分别发布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科创板支持方向、行业领域、科创属性指标等科创属性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这次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总的思路是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标,突出实质重于形式,实行分类处理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丰富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并强化综合研判。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制度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前沿试验田,将持续为“硬科技”、致力于攻克我国“卡脖子”技术的优秀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融资支持。

近九成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

事实上,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是行业的“排头兵”,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背后,映射出的是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为2493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开局良好。

再看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截至目前,已有241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2156家企业一季度实现盈利,占比89%;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公司有57家。

科创板方面,目前已经有173家企业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其中161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3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不过,若以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为依据进行投资布局,仍略显单薄,还需辅以其他线索。市场人士表示,今年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多与去年同期受到疫情影响而基数较低有关,有一定的特殊性。投资布局不能单看一个季度的表现,应以长远的眼光关注成长性,要多关注公司及其所处行业的成长性,选择真正具有龙头潜质和成长空间的公司布局。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