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来1400万?人口普查数据造假了吗?
2006年至2020年历年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有的网民得出新生儿数量累计只有2.39亿,但是按照第七次普查结果,14岁及以下年龄段人口却为2.53亿,为什么整整多出来了1400万?
来源丨三折人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了,
全国人口总计——
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7206万人。
根据本次普查结果,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如下:
可见,我国少儿比重是回升的,应该说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这一项数据也引发了质疑,
根据2006年至2020年历年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有的网民得出新生儿数量累计只有2.39亿,
但是按照第七次普查结果,14岁及以下年龄段人口却为2.53亿,整整多出来了1400万。
这多出来的人哪里来的呢?
难道是——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有人说——
别急,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年统计公报上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根据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每年都会进行人口调查。
10年一次的是普查,在非普查年也会需要调查人口变动情况。但如果每年都进行挨家挨户的普查,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怎么办呢?
其实,孙大圣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这时候,大圣想到一个办法——
我国每年的人口调查也是如此,抽样比例大概是1‰,然后根据抽样数据推算出总人口情况。
抽样调查出的数据就会公布在统计公报上。
此外,我国每五年还会进行一次更精确的调查,但也是抽样统计,抽样比例会提高一些,达到1%,数据会有专门的公报来公布。
但上述两项调查都属于抽样统计,再怎么精确,推算与实际情况总会有偏差。
遇到出生率异常的个别年份,
两者的误差还挺大的。
这就需要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这时候不再是抽样调查,
普查是全面调查,不需要推算,数据准确性自然更高。
至此,我们就可以知道,部分年份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出生人口偏低,就导致本文开头说的人口规模差异。
而且,以前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可能存在新生儿瞒报的情况。
但是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减少了遗漏登记的比率。
普查漏登率也逐次下降,
本次普查漏登率为0.05%。
很多原来漏登的人口通过这次普查登记上来了,反映在数据上就是相应年龄的人口比之前公布的出生人口要多一些。
总之,开头出现的数据偏差,也正是开展10年一次人口普查的意义,让我们更清楚更准确了解过去10年我国人口发展情况。
而且,根据国际惯例和通常做法,普查结束后一般会根据结果对两次普查之间公布的年度数据进行修订和校准。
好了,
今天就说到这吧。
最后问一个问题,
0~14岁是覆盖了多少年?
0~14岁其实覆盖了15年,
这也是部分网民计算结果出现更大偏差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