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来的奈飞,正在推动欧洲文化大融合 美国来的奈飞,正在推动欧洲文化大融合

↑上方扫码即可直接订阅《经济学人·商论》,搜索关键词双语对照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除了欧洲歌唱大赛和欧冠,过去能让欧洲人同步收看的电视节目不多。如今美国流媒体巨头正在打开新局面:在欧洲已拥有5800万订户的奈飞把这片大陆看做一个大市场、而非27个单独市场,用字幕和翻译打破了语言藩篱。欧洲剧集在经济效益上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美国观众比以前更乐意尝试配音或配字幕的节目。有分析指出,2015年,奈飞约75%的原创内容来自美国,现在只有一半。奈飞正在欧洲制作约100部作品,比法国或德国的大型公共广播公司还多。

《经济学人·商论》五月刊文章

《奈飞欧罗巴》

查理曼

奈飞欧罗巴

流媒体如何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工具

奈飞(Netflix)的电视剧《蛮战》(Barbarians)的背景设在两千年前的古日耳曼尼亚(Germania),它成功颠覆了一些现代的刻板印象。剧中,性感而冲动的原始日耳曼部落对抗压迫他们的超级帝国,领导后者的是冷酷、理性、满口拉丁语的罗马人。该剧在德国制作,具备了浮华美剧的一切特征(无端的暴力和华丽的裸体),同时又带有明白无误的德国味(其中一集中有人游过了一条满是粪便的水沟)。这种组合大受欢迎:在10月的一个周日,它不仅是德国地区收视率最高的奈飞剧集,在法国、意大利和其他14个欧洲国家也一样。
在过去,欧洲人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坐下来收看同一档节目的时候可不多。欧洲歌唱大赛和欧冠联赛是其中两档,在它们之间就寥寥可数了。如今这种时刻更常见了,这要归功于流媒体平台的发展,比如在欧洲大陆已拥有5800万订户的奈飞。电视自诞生以来,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国家事务。广播电视公司严守国界,为法国人提供法国节目,为丹麦人提供丹麦节目。然而,流媒体服务把欧洲看做一个大市场,而非27个单独市场,在每个市场都提供相同的内容。欧盟的创始人之一让·莫内(Jean Monnet)提出了融合各国经济来避免欧洲人自相残杀的理念。据说他曾表示:“如果可以从头再来一次,我会从文化入手。”莫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70年,文化正开始融合。

意大利作家安贝托·艾柯(Umberto Eco)曾说过,欧洲的语言就是翻译。此言不虚。奈飞和其他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把这门语言说得很好。正如欧盟雇用了一大批笔译和口译人员,将错综复杂的法律或欧洲议会里罗马尼亚议员的激情演讲翻译成欧盟的24种官方语言,奈飞这样的公司也干差不多的事。它现在已提供34种语言的配音,字幕的语种还要再多几个。这样一来,用原本非常小众、甚至不被欧盟认可的卢森堡语写就的探案剧《秘林迷村》(Capitani)也能以英语、法语或葡萄牙语配音(或加上波兰语字幕)观看。在此之前,一部法国大剧只有在获得成功之后才有望被翻译成英语,可能还有德语。而现在,这是所有节目的标配。

… … … …

您已阅读文章片段。扫码即可直接订阅《经济学人·商论》,搜索关键词双语对照阅读更多主题文章,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经济学人》


订阅后即可同步解锁《经济学人·商论》发刊至今的3000多篇往期文章,包括2000余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并免费加入官方译者主理的商论英语学习社区
欢迎关注经济学人视频号

每周推送精选课堂·每日一词·双语视频

【学生订阅特惠持续进行中】 长按识别下方海报中的专属二维码, 即可以 299元 的优惠价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每天仅需0.81元,就能全年不间断阅读最新《经济学人》原文+官方中译版本,并 免费加入 官方译者主理的商论英语学习社区

*如您是在校学生但没有含edu后缀的邮箱,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学生无edu邮箱”进行人工审核。

点击“阅读原文”,学生立享299元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