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胀多久?务必警惕!政策面临转向!
▲米筐投资提醒:音频大小为10M
全球大放水引来大通胀,钢材、煤炭、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暴涨…
一群人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上游企业能不能少挣点钱,给中下游企业留个活路,喘口气。
某国企钢铁厂董事会秘书面对提问却说: 我还觉得现在的价格还太低了呢!
路口大爷无奈告诉我说: 国家层面,经济是经济,道德是道德,两者之上,还有个存在,叫政治。
1
去年疫情,以鹰酱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启了给老百姓“撒钱”的操作,哎呀,你看,资本主义又开始糖衣炮弹了…
这导致欧美的居民部门,也就是老百姓口袋里的存款迅速增加。
但是,欧美老百姓有钱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不愿意上班。
在家有吃有喝有玩,国家还得发钱,那上班图个啥?情怀么?
这导致,疫情爆发之后的这一年时间里,鹰酱政府不得不想法办敦促居民出门去就业,而企业也不得不被动大幅提高用工工资水平。否则,没人来应聘。
劳动力用工成本不断攀升!
鹰酱政府的“撒钱”操作虽然中短期缓解了美国需求端崩塌的危机,但凡事有利必然有弊。
“撒钱”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降低了老百姓的就业意愿。
所以,美国这一年来,出现了罕见的企业“用工荒”。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复苏,越来越高的用工成本,也推高了通胀的水平。
通胀,不仅仅国内,美国通胀更早出现!
前几日,美国4月份CPI数据出炉, 同比大增4.2% , 超出市场预期的3.6%水平, 创下了2008年9月的以来新高。
一个月前,美联储还硬着头皮说,通胀是暂时的,不足为虑,现在,美联储已经支支吾吾开始考虑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去降低通胀预期了。
2
除了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外。疫苗的快速供应接种,英美一大半人都完成了接种,信心的提振,也使得商品的消费需求快速提升。
但是,欧美的供给端,恢复却是比较慢的。
需求旺盛,供给却跟不上,商品的供需关系彻底失衡,导致价格大涨。
并且,更可怕的是,上游涨价的压力,开始不断向全社会大面积的扩散。
所以,任泽平说的蛮对的,拿掉猪,其他都是通胀。
但有些人说,现在没有通胀。
是真没吗?
说没通胀的,眼睛真该滴滴眼药水了。
空调洗衣机冰箱没涨价吗?卫生纸日化用品没涨价吗?
楼下一个肉夹馍都要15了,还要怎样?
3
当然,拿种花家和鹰酱两个国家对比,我兔的通胀压力还是要比鹰酱小很多的。
原因在于鹰酱的钱是国家发给老百姓的,没有大量资本流入生产端。
而我们的资金,却大量流入生产端不断的造造造。
所以你去看种花家的长期贷款, 主要流入新基建、外贸商品链相关制造业等。
但这也导致不同行业之间出现“K”型分化。
除此之外, 钱还流入房地产 。
为什么要扯房地产,给大家算一个数:
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1.53万亿,同比增长24.2%,今年,上面要求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增长20%以上。
什么意思呢?
全中国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年平均的新增中长期贷款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亿。
现在,上面让银行普惠金融弄四万亿给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哪需要这么多钱去开厂开店?
路口大爷给我说,钱砸到这些人脸上,除了买房子,实在不知道干啥。
4
一场疫情,经济K型分化,通胀K型分化,穷者恒穷,富者恒富……
过去一年,东南沿海由于有海外强大的订单,加上阿里、腾讯、头条等互联网新经济生态,经济扩张势头猛烈。
而其他地方,经济异常乏力。
所以,去年刚复工复产之后,市场就一直对“报复性消费”抱有很大期望,但是,最后期望变凉凉。
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
从去年清明节,到五一劳动节,再到去年十一,今年春节….
全国的旅游收入都很差,知道今年五一,全国旅游收入才勉勉强强追平2019年数据。
但是,大家别忘了重要的一点:疫情前,居民旅游有很多国际游,而今年这些国际游全部被留在国内,全国旅游收入才勉强追上2019年数据。
并且,酒店餐饮虽然涨价不少,但是,总收入却没什么变化。
所以,看懂了么?
我们的中高消费人群体量在减少。
这才是需要警惕的!
一边物价越来越高,一边却是国内居民消费的持续性减少。
没有居民收入增长的通胀,才是真正的滞涨。
5
我们捋一捋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形势。
从2007年之后, 中国GDP的同比增速就持续下行,即便没有疫情,也就在6%附近。
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在2021年3月发表了一篇论文,里面写到: 中国十四五期间的潜在GDP增速可能只有5.1%-5.7%。
增量蛋糕越来越小,吃的人可一点没少。
国内越来越大的互联巨头,海外垂涎已久的各路豺狼,还有深海的诸多巨兽……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冠疫情直接让老百姓对收入增长的预期越来越低,而现实,也确实是这样。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型企业,特别是国央企,凭借着企业规模、企业关系、银行关系,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比中小民营企业小的多的多的多。
更何况,上游绝大部分就是国央企。
而处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只能被动承担上游企业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施加下来的巨大压力。
而中小民营企业可是承担了全国一大半的居民就业。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处于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利润直接扑街。
所以,老百姓工资怎么可能会提高啊?
全国一大半的老百姓都在民营企业工作。这些民营企业不赚钱,必然会减少成本性开支。比如,少发一点工资,降低点工资涨幅…
国内需求为什么起不来,大家都没钱,能起个毛线,就是这。
并且,工厂开始不断用机器人来替代工人。2020年农民工总量比2019年少了整整517万人。
这是2000年以来,农民工数量首次出现下滑。
至于这五百多万农民工都干嘛去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特别是四五十岁的农民工,想转行,很难。
6
不管是疫情,还是疫情后的经济,在叠加这轮结构性(富人/富企)通胀,无疑加剧了财富分化。
所以,为什么去年豪华车销量同比增长19.9%,而普通乘用车下跌了6.3%?
为什么深沪杭莞佛成武豪宅房价一路上涨,而三四线城市房价一滩死水成交结冰?
为什么五一期间海南免税购物金额同比增长两三倍,而五一全国旅游收入不温不火?
顺着这个逻辑,大家会发现,我们站在历史的分岔口。
大家看到的通胀只是一个结果,财富分化只是一个过程。
全球经济错配,国际政局纷争,各国金融霸权之战才是焦点。
美联储至今未有实质性收紧操作,而海外流动性依旧如狼如虎,流动性充裕。
全球需求层面,经济好转预期下,国内贸易商被逼不断补库存。而供给端还没完全复苏就赶上“碳中和”和地方运动式执法。
一切的一切,需要政策做转折,要在大路线上适当宏观环境做节奏调整,不要让政策当下环境出现错误共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第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一年,通胀猛如虎,千万不要让通胀搅和了这一切。
号外!号外!
「米筐优品」商城正式上线啦!
精选好物,只为你的幸福生活
▼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来逛逛吧▼
【全文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请顺手点亮“在看”吧~
—— / END / ——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加微信米筐2号:mikuangerhao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