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疯狂的碎钞机,一天就是一万亿…… 最疯狂的碎钞机,一天就是一万亿……

来源 |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作者 | 猫哥

已获授权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米筐投资立场

这两天,深圳赛格大厦又“晃”了。

咋回事呢?

5月18日中午,不少在楼里办公的人都感觉到了明显的晃动,紧接着一大票人就挤着电梯、爬着楼梯往楼下空地跑,那场面还真挺吓人的, 跟地震、台风来了的感觉差不太多。

等到20日下午,楼又晃开始晃了。 没办法,大厦不得不又通过广播通知楼内人员应急疏散。

其实对这种几百米高的摩天大楼来说,“摆动”是个难题。

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一般都会在适当的位置装上阻尼器,要么用绳吊着个大铁球、要么弄个大号的消防水池,总之就是用重物的惯性抵消大厦的震动。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事还是有点蹊跷的。

早在1999年,当时还没投入使用的赛格大厦就在众目睽睽中“摆动”过一次,专家们不得不锯掉了十几米长的一大截天线——“说来也怪,锯掉后塔尖就不晃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号称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大厦,竟然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摆动了,实在是有点让人揪心。

既然专家们没琢磨明白原因,热心的网友们就开始集思广益了起来:

有人分析可能是大楼的阻尼器出了点问题。

还有人把锅甩到了最近爆火的虚拟币身上。 大家都知道挖矿要用显卡、硬盘什么的,芯片上连着的一大堆风扇呼呼地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搞不好还真能整出个共振效应。

不过这个说法实在是不太靠谱,挖矿的大佬们刀口舔血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真要是矿机共振,怕这大楼早就开抖了。

别看这个猜测有点扯,但币圈的火爆倒是货真价实。

最起码在华强北,为“挖矿”量身定做的各种生意是真实存在的。 所谓的“挖矿”,其实就是“解谜”,在这一套逻辑体系里,你只要能解密出各种数据包,就能不断获取一个又一个虚拟币。

要么用CPU,要么用显卡,假如你足够牛甚至用超算、量子计算机也行,但总归是要靠成百上千台机器集团作战, 拼的就是算力,看谁手头的机器多 ——

比如在一些生意不好的网吧里,坐拥一大堆电脑的老板们就很开心。有的在电脑上操作、有的把显卡拆下来做成矿机,按照算力和虚拟币市值换算下来,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能有几万块钱。

还有人写了一大堆病毒程序在网上四处散发,要么入侵服务器,要么搞私人电脑,总之就是用别人的东西替自己赚钱。

据说在俄罗斯、朝鲜,甚至有半官方、军方背景的“矿场”。 别奇怪,这俩本就是过惯了刀口舔血日子的国家,加上老被西方制裁,所以对这些能赚美刀的路子自然是相当上心。

不过这玩意耗起电来相当恐怖,加上这几年挖矿难度与日俱增,所以不少人不得不把机器搬到电费便宜的内蒙,甚至动起了自己收购水电站的心思。

这两年是虚拟货币的好年份。去年比特币的价格从七千多美元蹭蹭蹭涨到了将近三万美元,夸张的涨幅不知道创造了多少暴富的神话,同期虚拟币中的几个拳头产品的表现也都还算不错。

等到了2021年,更夸张的来了。

一方面受益于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 ,几乎所有资产的价格都在暴涨,房子、股票、大宗商品,没人监管的比特币自然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像马斯克这样的亿万富翁们也没忘记在一边推波助澜。 不是打着特斯拉的旗号大肆吹捧,就是亲自上阵“王婆卖瓜”,整得一大堆网友都跟着亢奋得不行。(戳链接阅读)

久而久之,这飞涨的价格就更挡不住了——今年4月份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甚至达到了63204美元的历史新高,连带着一大堆虚拟币都跟着鸡犬升天。

不过这也让不少买不起矿机、搞不定水电站的普通人羡慕的不行,咋办呢? 这时候“急人所急”的交易所站了出来——想暴富?找我啊!

说起来,这些币圈交易所做的是类似“赌场”的生意,不光坐庄抽水,有的时候还喜欢出老千。

在前几年区块链、空气币群魔乱舞的时候,一大堆骗子坑钱的坑钱、造假的造假、偶尔还自己发币搞资金盘割韭菜,闹出了不少乱子。

等到后来监管趋严,一大堆交易所死掉的死掉、跑路的跑路,但也有一些侥幸逃过一劫的幸运儿。

虽说太出格的事情不敢做了,但借着这波史无前例的虚拟币牛市,小日子也都过得挺滋润, 该上市的上市、该圈钱的圈钱,摇身一变都成了币圈元老。

(不知真假)

根据CoinCap的统计,加密资产总市值已经从去年年底的7500亿美元飞涨至如今的2.4万亿美元。 就在5月8日当天,币安网现货及衍生品24小时交易金额为1.086万亿人民币,甚至力压A股一头。

一天就破了万亿,这个大号碎钞机的效率实在是有点恐怖。

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年被吹得很火的虚拟币其实有个致命弱点。

别看一大堆人给它包装上了“去中心化”、“颠覆传统”、“取代现有货币体系”的夸张概念,但 这玩意从本质上来讲并不创造价值,跟股票、商品的差别还挺大的。

就算大忽悠马斯克发再多条推特,也改变不全球各大经济体对虚拟币的负面态度——

一个没有国籍、不受监管、没有锚定物、价格可被人为操纵的虚拟货币,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妄想挑战现有法币体系自立门户的“刺头”。

亿万富翁们对它吹捧有加,不外乎是担心自己财富缩水、顺便在美元之外找一个备选方案;至于跟风入场的普通人会落得个什么下场,想来也不会有多少人关系。

就算有普通人能赚到钱,但亏钱的、爆仓的、万劫不复的更多。

尤其是在一大堆交易所的“商务”、“销售”的推波助澜下,不少人都掏钱玩起了起伏夸张的各类衍生品合约。简单来说,就是 在炒币的时候加上了巨高的杠杆。

市场上涨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起谈笑风生,等到市场下跌的时候就惨了。一旦跌幅过大,来不及补交保证金的用户往往会被交易平台强行平仓,不仅血本无归、还会欠下一大笔外债。

看到这有人就问了,那我及时补交保证金不就没事了?还是太年轻。

就在前天,几乎所有的虚拟币都来了一波暴跌。

其中,比特币较当日高点跌幅达34%左右,一度跌至29000美元;以太坊(ETH)一度腰斩;其他新晋热门币种如狗狗币、柴犬币,跌幅也一度分别达到56%和64%。

按照行情数据平台“币Coin”的统计, 截至5月20日上午7点半,过去24小时内总爆仓达69.1亿美元(约合444亿人民币),约58万人爆仓。

就在这个火急火燎的关键当口, 有的交易所竟然“拔了网线”。

据媒体报道,当时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以网络拥堵为由暂时禁止以太币提取,而Coinbase也表示平台上出现了“间歇性中断”。

太晦涩的技术问题咱们也不懂,但你想要这时候补交保证金大概率是没戏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前几天国内的三大金融协会又站出来给大家提了个醒:

其实这也算老生常谈了,打从2011年开始,咱们的监管就对虚拟货币上上了紧箍咒,不是约谈交易所就是发文提示风险,但就是拦不住前赴后继的飞蛾扑火。

虽说经过了惨烈的多空搏杀,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币的价格也算是来了波“触底反弹”,但在这几天的波动中,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背上了本不该背上的夸张债务。

对了, 那些把人拉进这个无底洞的“商务”们,已经开始在朋友圈转发安抚话术了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