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今天老庄想要向大家推荐一本我认为非常好的,可以说是集中国处世哲学于一体的奇书——《增广贤文》。
1
余秋雨在《摩挲的大地》中曾经说过: 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所以存在构思过度这回事儿。
虽然这话乍听起来并不怎么顺耳,甚至有些令人沮丧。
但是不能否认,此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自《尚书》开言:“为殷先人,有冊有典”。
中国的历史与传承形式便成为了一个永续的命题。
先有《尚书》开篇曰:“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后有《史记》以人物传记形式作“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开创了中华史书之范本。
我们翻遍中国各类历史古籍,《春秋》也好《左传》也罢,亦或者《七十二史》等等等等。
无不是以人物的视角出发,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以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事迹为主轴,描绘着我们的历史进程。
同时我们如果更广泛涉猎一下中国比较著名的学说著作,就不难发现,其中大半也都是讨论自身修养,以及处世态度的人文哲学类命题。
可以说,如果要让我们要对中华文化的核心以及演变进行一次高度总结的话,无外乎一句话: 研究如何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所以不论今天科技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达,资本如何强大,法律如何健全, 实际上都改变不了中国人文性社会的本质 。
往好听了说,那叫“以人为本”,往赤裸些聊,这就叫“人治社会”。
这就是咱们这块地方上,自有文明火种以就来数千年如一日,演化叠构而成基层构架。
如果说,能否推动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的话。
那么在中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走向更高阶级,获得更大财富的核心因素中,99%都是人际关系!
“人脉”这个词在中国社会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人脉广的人工作能力一定比别人更强。
人脉广的人获得的信息一定比别人更多。
人脉广的人投资的准度和广度一定比别人更高。
人脉广的人进行阶级跃迁的速度也一定比别人更快。
哪怕就是在“社畜”“打工仔”的族群里内卷,跟领导关系好的人也一定比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人升职加薪更快、更容易!
所以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才是一个社会人的核心竞争力,其它的一律都叫“附属加分项”!
而所有人脉的获得与积累,都来自对人际关系的维护。
希望结识比自己更博学的人。
希望勾连比自己更有地位的人。
希望巴结比自己更有钱的人。
……
这就是所有渴望成功的“社会生物”的本能。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这才是现实!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现实。
2
这个现实在很多“道学先生”亦或是“吃不到葡萄的人”眼中,可能是丑陋的,是不堪的。
所以我们在多数正统经典当中很难看到这些。
在咱们传统的经典著作当中,更多的是思想纯洁性很高,思想觉悟更高,但是又不乏理想主义,片面宣扬真善美的内容。
这些思想美则美矣,但是在现实的人文社会当中,往往就会失去实用意义,沦为口号式的空谈。
因为人性本就是善恶混杂的,所以世界总是善与恶各占一半,光与暗各守一边,而人则站在中间。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片面的回避人际交往中的不洁之处。
那么其结果很可能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因无法承受真正的雷霆雨露而在自然界中惨遭淘汰。
而《增广贤文》这本书奇就奇在,它不仅将古往今来的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文人杂记以及警世格言中的处世智慧进行了高度的而直白的归纳。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不仅用了大量的篇幅从人际关系、命运、处世原则以及劝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自我保护,如何中立的看待问题。
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更重要的是,它并不似同为千古奇书的《罗织经》那样逆流而上。
赤裸裸的剖析、阐述人性当中的黑暗哲学。
也不像传统经典那样高喊口号。
片面且具有“唯一性”宣扬世界的光明和思想逻辑的纯洁。
它既不肯定“善”,也不否定“恶”,而是向每一个人一样站在现实的中间阐述本就存在的客观事实,向我们传递数千年来被验证过,且行之有效的处世方法。
比如它既告诉我们,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
却又赤裸裸的向我们阐述,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这乍看起来会让我们感觉非常矛盾,而且书中诸如此类的矛盾可以说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认真的去感受和理解其中的含义,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对立的观点不仅不矛盾,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智慧闪光。
前者“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讲的是内向的,我们对待自己的“持身之道”。
是如何让我们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的办法。
“钱”不过是一个向外泼洒,用于建立连接通道的工具而已,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真正令我们具备吸引力的,是“仁义”的内涵。
只有我们具备了“仁义”的内涵以后,才会让更多的人向自身靠拢,建立更多的人脉,这个才是价值千金的所在。
因为“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这句话在人际处理能力差的人看来,就是对社会丑陋的控诉,是自己发泄心中情绪的绝佳通道。
但在情商更高,更客观更冷静,能够理解“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人看来。
这本就不是什么行为上的陋习,这就是人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那些“有钱人”之所以会坐在席上被人轮番劝敬,别人之所以要向他靠拢,根本原因是他明白如何把钱撒出去。
他愿意进行利益和资源的交换,别人能从他身上得到好处。
一个将“钱财”置于“仁义”之上,只进不出、一点好处都不愿意让给别人的守财奴,是没有人愿意请他喝酒的。
我们可以去回忆一下,古往今来但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姓,能称得上“有名朋友八百,无名朋友无数”的那些大哥、大侠们,性格、身份、地位那是五花八门,评价更是千奇百怪。
但是不论如何,必有一句评语不约而同: “急公好义,仗义疏财!”
3
实话讲,一味地仗义疏财,而不求回报的人基本是不存在的,如果谁身边有这种只出不进一味疏财的人,一般我们都会说他是“脑残”。
世间事总是以正一反,且高度关联的,缺一即残。
付出必然需要谋求回报,这是千百年人际关系学验证出来的真理。
而书中也高度关联的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 “交友需胜己,似我不如无”!
就连孔夫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那么反过来说:一人行,必寻我师焉。
我们交朋友一定要找比我们强的人,方方面面都不如自己的人,你跟他交往那就叫浪费时间。
因为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嘛!
但是话又反过来讲了,如果你方方面面都不如别人,那别人凭什么别人要跟你交往呢?
从你身上得不到任何好处,别人凭什么理你?
别人也遵循着“交友需胜己,似我不如无”的原则呀!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有自身的价值,要有自身可以进行交换的利益筹码。
你能帮人解惑,还是你能帮别人赚钱?
你是有他需要的技能,还是有别人急缺资源?
只有你具备了胜过别人地方了,你才有可能受到别人的认可。
只有你具备了能与别人对等的价值了,你才有可能融入别人的圈子。
就好比前些年大火的EMAB总裁班,说白了就是个资源对接互换的交友群而已。
我见过很多拿了八万九万块钱去报名的工薪小白领,进去就是为了能认识几个企业老总,至于课程内容那是一眼都懒得多看。
甚至有几个小姐姐直接就跟我明说:“我就是奔着人脉去的。”
但是结果似乎都不是很好,要么根本就没人拿她当回事儿,要么就是只有一张漂亮脸蛋,别人最后也只是想跟她玩玩而已。
“人脉”、“人脉”……
“人”就在那里,这谁都知道。
但是又有几人能把最关键的“脉”连上?
说白了,就是别人那里确实有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你能拿出来交换给别人的东西却太少。
这就有了后来流传甚广的那句话: “不是你的圈子,就不要硬往里融。”
但是话叒说回来,我也见过正儿八经就是奔着学习、提高自我去的,人家本身就只是个蒙牛下面一个养牛场的保安而已。
结果硬生生顶着消失的发际线,啃下了CFA三级执照,扭脸不到一年人家就升职到大区CFO了。
而那些跟他一起进去专门挖人脉的同学,那时却候依然还在圈子外面,充当着一个可怜的“圈内娱乐资源”而已。
如果他们当真理解了“交友需胜己,似我不如无”的道理。
明白了“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内涵。
也明白了“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的客观现实。
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满世界钻营着,却苦苦追寻人脉而不可得,因为这个时候不再是他去找人脉,而是人脉来找他了。
而这三句话,也仅仅是《增广贤文》警世千言当中的三句而已。
所以我们希望,再次向能够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推荐这本:集古今千言于一本,蒙人生之始终的《增广贤文》。
▼ 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购 ▼
【全文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请顺手点亮“在看”吧~
——— / END / ———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加微信米筐2号:mikuangerhao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