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没有内卷这一说
这段时间叶飞的事情,吵吵闹闹的, “叶飞概念股” 也应运而生,各大论坛里骂声一片,小票不管是不是“叶飞概念股”,赶紧的先跑了再说。
后台关于叶飞的留言逐渐从骂骂咧咧变成对于估值和抱团的讨论。是的, 又是估值,又是抱团 。
◆◇◆◇◆◇
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一般上手会从资金面和货币政策开始说,宏观视角是第一步。
先看去年三四季度的抱团行情。我们从资金面上面来看,昨天也说了,是代表全社会流动性的社融和M2增速带来的, 这个增速的数据到去年7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回落了 。
但是我们看到市场里仍然有增量接棒的资金,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呢? 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前期赚了钱的基民小伙伴赚钱时候继续追加的投资。
在这里问一声,从去年开始养成“左手坤坤,右手兰兰”习惯的小伙伴们,我说对了吗? 你们是不是往里追加投钱了?
假设一下,把屁股坐到头部基金经理的凳子上, 当你手里的产品又募集到了大把的资金,你会把钱投到哪里?
已经持仓的股票——既熟悉,流动性又好,为什么不加仓?(好像坤坤去年三季度也加仓了大量的茅台吧~)
挪一挪屁股,坐到垃圾公募的凳子上, 眼看募不到钱了,小伙伴们又会怎么办? 一起拉升持仓股,吸引基民去买单?
◆◇◆◇◆◇
说回到叶飞。
留言里面有小伙伴说,叶飞的事情出来, 资本市场也开始内卷了, 然后跟我各种 分析估值。
先说估值,再说一万遍:在市场整体的买卖行为当中,估值占到的权重并不大,用来参考挺好的,但不能完全拴在这上面。(来吧,喷吧,我准备好了。)
我们反过来说吧——去年三季度之后茅台的估值肯定不算低了吧?也就是说,坤坤选择加仓的理由应该不是因为估值吧?
再者,最近公募基金发行缩水,难道不是很多小伙伴担心小盘股暴雷而产生的跷跷板效应吗?这跟估值也没有啥关系吧?等眼下这波吵吵闹闹的喧嚣过去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再说内卷。 这个词现在很流行啊。但资本市场没啥内卷不内卷的,不要套帽子。请使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以及反应从众心理的羊群效应来理解。市场嘛,一波顶到头,然后推倒重来。
◆◇◆◇◆◇
留言里还有不少小伙伴问, 是不是小盘股就没什么未来了?
这么说吧,以前我们总是习惯在各大论坛、QQ群里听小票的分析,那感觉就像是在听小道八卦消息一样;现在各路大V、分析师都揭开神秘的面纱,但这些人都喜欢聊大公司。
这种变化也一点点地改变了小伙伴们投资选股的偏好和习惯。
小票好不好?一概而论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但小盘股有一点很真的很吃亏—— 研究起来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
最后再说抱团股吧。(我知道你们都在等这个~)
去年的抱团股会不会重现辉煌?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抱团股也会出现分化呀。
像我在很久之前说过的女人茅—— 医美 相关的,还有这段时间事件刺激不断的 疫苗 。这类 高景气度 的票票应该是激进类资金的心头好了。
还有像茅台这样的 高稳定性 的票票。这类股票的基本面是比较透明的,机构也多。怎么说呢,车上的多数不想下,个人判断 大跌的概率是不大的 。
再就是昨天提到的,被丢出来的二线白马。要么业绩下滑,要么风格杀,这类公司考虑一下行业。增量行业+护城河,翻身应该是迟早的事情,注意找 拐点 上车。
◆◇◆◇◆◇
下面这一段,是老韭菜的碎碎念。
筛选股票的时候,小伙伴们除了看拐点和利润、业绩、行业这种正向的信息,还要看一下公司(也许是潜在的) 风险点 或者说 负面逻辑 ,看看当前股价是不是已经充分演绎了这些个风险点或者负面逻辑。
毕竟要成长起来,第一是要 身体好 ,第二就是要 稳,稳如啥啥
今天就到这里,拜拜啦~
作者:严丹
编辑:杨燊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