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是要取代美元?周小川最新演讲全解读,还谈到了印花税 数字人民币是要取代美元?周小川最新演讲全解读,还谈到了印花税

5月22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召开,前央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出席,并以“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发表主题演讲。

图片自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主要演讲内容如下:

澄清数字人民币误解:不是要取代美元主导地位,也 不是想取代第三方支付

周小川表示,央行数字货币DEC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人民银行推动的DECP和e-CNY不是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DEC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等,还有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都是在他们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瞄向升级换代的新台阶。

中国DECP明确提出的概念叫可控匿名,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支付系统现代化,重点看功能、成本、纠错和风控能力

周小川表示,支付系统现代化是一段时间迈一个台阶。怎么看这个台阶呢,一个是看系统的功能,第二个看成本,然后是系统小概率出错后纠错的能力,以及系统风险控制的能力。

零售系统这个台阶迈得比较大,通过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主流的零售支付方式的出现,对成本节约是很大的;批发系统有很大潜力进一步提高,但改进的话也不是太明显,社会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觉;跨境贸易支付系统的改造,不是说现在所想象的数字货币那么容易就把它替代掉,需要有更多的功能考虑;跨境汇款更依赖于制度政策方面的解决,特别是涉及到汇率制度,外汇管理,有一些国家有外汇管制。

交易所现在所有系统的运行还是非常好的,相较于优化交易系统的运行成本,大家更希望减少印花税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另外也不是交易结算越快越好。T+0当日回转交易、高频交易在技术上有能力提供,但没有采用实时全额交易系统,主要是对市场参与方的风险控制更有好处,同时降低了由于每笔实时全额交易所要求的经济资本的考虑。

周小川表示,在选择利用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提高支付系统现代化,并且迈上一个台阶的时候,究竟在哪个方向上这个台阶可以迈的比较大,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选择上是需要考虑的。

支付系统技术对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提升有影响,但更多取决于体制政策

周小川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支付技术系统会对此有影响。但不要太高估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还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选择,下一步走多大选择的问题。

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国家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货币可自由使用程度,再有一个货币抗冲击的能力,它还是一个制度因素。在政策制度明确下,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一套系统,并不是什么太难推进的事。

支付系统现代化,DECP和E-CNY会首先对跨境的零售使用,批发金融交易、贸易从汇款等等各个方面。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方面不断的向前迈进,我们相信未来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进展,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大步伐。

编辑| 付一 杜恒峰

校对| 孙志成

封面图片自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