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遇难!白银市市长:深感内疚和自责...“好多人哭着下山”,甘肃山地马拉松现场遭遇了什么?
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172人参赛,21人遇难,一场比赛竟有超过10%的选手遇难!这是国内山地马拉松运动开展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灾难。
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央视新闻、南方日报、新华社、半月谈、光明网、都市快报、新华社、新闻联播、人民日报、黄河石林大景区、探险之地资本侦探
昨日(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
央视新闻记者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失联救援指挥部了解到,今天早上九时三十分,本次赛事中的最后一名失联者已被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
这也意味着,本次事件共造成21人遇难。
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01
白银市市长:深感内疚和自责
23日,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指挥部透露,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会上,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说:
“在此,作为赛事主办方,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并对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
02
黄河石林大景区紧急闭园
目前,黄河石林大景区已发布公告称,景区于23日起紧急闭园,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03
172人参赛,比赛遭遇极端天气
参赛人员出现失温情况
22日,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分为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百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
据组织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比赛参赛人员接近一万人。其中,有172人参加了百公里越野赛。
赛事开跑时图片。图片来源:白银发布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当即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加上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进一步加大。
今天早上九时三十分,本次赛事中的最后一名失联者已被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这也意味着,本次事件共造成21人遇难。
04
赛事突遭大风、冰雹、冻雨
选手发微信求救
22日,比赛进行到中午,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到31公里处突遭灾害天气,短时间内局部地区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
中午12点17分,有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赛事组委会立即反应,安排救援力量20人立即出发,向山地越野赛道救援参赛人员,先后救出18名参赛人员。
14点左右,到达赛段发现发现雨急风大并伴有冰雹、冻雨以及有泥石流的现象,救援难度增大,组委会立即同有关部门、组织决定停赛并组织专业救援力量进行搜救。
当天中午期间,有部分参赛人员在微信群里发布求救视频或信息,组委会在调取队员们的GPS信息研判后,立即停赛,并展开救援。
据参赛选手透露:
“今天黄河石林越野赛真是遇到百年不遇的天气,暴雨狂风,很多人失温,大部分选手选择退赛。”
遭遇到极端天气后,部分选手也通过赛事选手群进行了救援申请。并表示,
多位选手失温“严重不能动”
“风太大,保温毯全部被吹烂”
“有几个人已经没有意识,口吐白沫”。
据新华社报道,据介绍,甘肃省市县三级投入的救援队伍已达1200余人,携带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雷达探测仪、破拆设备、急救器材、发电照明、担架等设施设备展开救援。
参赛者发出的求助微信
05
亲历者:抵达赛点时天气转阴起风
手指冻到麻木
跑友“流落南方”参加了本次山地马拉松的百公里越野赛,也是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之一,事后他撰文回忆了自己死里逃生的一幕。
他介绍,此赛事在马拉松越野赛跑友眼中,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赛事:
“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
他表示,当日的天气预报并未显示有极端天气,22日早上风和日丽,但开跑前天色转阴并起风。
他表示,黄河石林赛事最难的一段,由于天气原因变得更加艰难。从CP2到CP3,选手们在这一段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摩托车上不去,所以该段不提供补给。
当日,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有些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在马拉松过程中,他先后经历了下雨、逆风,其间“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之后他果断决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我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接近五十人。”
有选手称,看到路边躺着多名选手,但这个点仅有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撤下来的选手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也是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忙。
“好多人哭着下山,告诉后面的人不要上”
06
这项比赛是怎样的一个赛事?
自2018年创办以来,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已连续举办四届。
2018首届黄河石林马拉松赛事获得了中国田协“铜牌赛事”和特色赛事“自然生态”两个奖项。
今年的比赛设有5公里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100公里越野赛三个项目。
比赛线路图,危险情况主要发生在CP2与CP3之间的赛道。
马拉松及越野赛是一项高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在赛事组委会发布的参赛条件上有明确规定:越野赛比赛者须在2021年5月22日前年满18周岁,百公里组年龄小于60周岁。选手需向组委会提交最近一年内同等级别赛事的完赛成绩证书。百公里组:50公里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近一年),21公里组:半程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近一年)。
有跑友评价,这个赛道具有一定难度,海拔整体在2000米左右,很大一部分赛道处于无人区。20小时的关门时间也有一定的“门槛”。
由于赛事的奖励措施相当给力,所以吸引了国内众多选手报名。不但冠军奖金达到了15000元,亚军12000元,季军9000元,前10最低都奖励2000元。
对于大众选手,完赛就奖励1600元。相当于只要完赛,就等于是免费参赛,所以大众选手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也发布了赛事周期内的天气预报,看上去天气情况并无异常。
07
半月谈:一场比赛竟有超10%选手遇难,极限运动赛事不能再野蛮生长了!
172人参赛,21人遇难,一场比赛竟有超过10%的选手遇难!这是国内山地马拉松运动开展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灾难。
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据救援指挥部透露,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局部极端天气确实难以预测。但是,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这是必须要追问的关键性问题。
从现场照片看,选手大多短袖短裤,并未随身携带冲锋衣等保暖装备,这也是导致许多选手出现致命性失温的直接原因。在山地马拉松赛事中,冲锋衣等保暖装备一般都是“强制装备”,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保证运动员随身携带后才能允许其参赛。然而在白银这场西北高海拔山区举办的赛事中,冲锋衣仅仅是“建议装备”。此外,赛事的补给点设置、装备转运是否满足安全保障要求,也是一个疑问。
需要指出的是,专业领域的极限运动并非“玩命”,而是有着严格的安全标准。近年来,国内山地马拉松赛事方兴未艾,许多有着丰富山地资源的地方看中其宣传效应,纷纷瞄准这一领域举办赛事。然而,能够达到国际通行专业标准的赛事尚属少数,许多赛事都存在粗放经营、安全保障不到位的情况,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地方只重视设置高奖金等物质条件吸引运动员参赛,却在最重要的安全保障上不愿投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赛事发展极为不利。
可以想见,这场包括多名精英运动员遇难的重大安全事故对中国山地马拉松、山地越野等极限运动的发展是一个沉重打击。然而,无论是热衷举办赛事的地方,还是相关运动管理机构、运动员,都该深入反思了:是要野蛮生长,还是高质量发展?
08
科普:什么是失温?有哪些症状?
如何避免?
什么是失温?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
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起风时通过对流方式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游泳时身体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与水发生热传递、即便静止不动身体同样会通过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根据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失温有哪些症状?
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失温必须立即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
轻度失温(体温在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中度失温(体温在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
重度失温(体温在33℃~30℃)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模糊,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死亡阶段(体温在30℃以下)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如何避免失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忽略了贴身内衣的选择和准备。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这点非常重要!
Tips: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09
失温该如何救治?
如果遇到失温,我们应该这样做: 想办法将失温症患者移出吹风和湿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气隔绝开来。
包括: 将失温症患者转移到干燥、背风的地方避免让患者暴露在潮湿和大风环境里、安置的时候注意不让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脱下患者被打得透湿的贴身衣物、做好头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
1、只需要换上干衣物并挡住风寒吹袭即可;
2、如果伤者可以吃东西,应该尽快让其吃点流质食物,然后再吃一点含糖的食物;
3、将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袜子里,然后把它放在伤者的腋窝,颈部和腹沟处;
4、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伤者恢复体温,此时就需要让某个身体温热的队友在睡袋或是其他干爽隔离物的情况下,以身体直接接触的方式让患者缓和过来。
重度失温阶段:
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
但需要强调的是: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非常缓慢和轻微,对外界力量的反应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动患者的时候动作过大都会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急救,尤其是心脏按摩,必须是在确认脉搏和心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适得其反!当然,用嘴将热气吹入患者体内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
并且严重失温的患者回暖不可过快,因为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会导致心律不齐。身体的快速回温会导致休克,这样很危险。不管患者看起来多么糟糕,如果患者身体没有回暖,都说明他还没有死,不要放弃救治的机会。
切忌:
给低温症患者饮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很多人认为喝酒之后身上会暖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酒精本身并不能给人体提供多少热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饮酒之后血液循环加快,主观上是感觉暖和,其实只是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用饮酒的方式来取暖,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把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而不是主躯干和头部,这是错误的。有人一摸低温症患者的四肢,发现冰的不行了,立马将热水袋拿去温暖四肢,其实这样做会加速让主躯干部位的温暖血液流向四肢,带走热量,从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热量加速散发;
采用滚烫的辅助热源,这是不可取的。辅助热源的最佳温度是在人体体温上下,过于滚烫的热源,会导致患者被烫伤。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