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核心资产,提防长期杀估值 部分核心资产,提防长期杀估值

近期,一直在思考中国人口问题对接下来投资的长期影响。 先从中日人口及总和生育率数据说起。结论: 如果接下来我们的生育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则大概率未来10年,我们老龄化人口占比攀升的速度比1900年-2000年时期的日本还要快很多。 推导过程如下。 先看日本的数据:日本1970年-1990年64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1%上升到11.9%,此后再次加速,到2020年上升至28.4%。 再看我们这边的数据:七普显示,中国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3.27%,2002年大概占比是7.08%,而去年是11.47%。 也就是说,日本老年人口从1970年的7.1%上升到1990年11.9%用了20年时间,而中国从2002年的7.08%上升到2019年的11.47%,同样的上升比例,用了17年,我们比日本速度快了3年。 我把总人口分为三个结构,即15岁以下的少年人口,16-65岁之间劳动年龄人口,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目前我们的人口结构与1990年时候的日本高度相似,老年人口占比接近,那么只要推导下未来10年我们跟1990年-2000年这10年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走势作比较,基本就能看出端倪。(总和生育率持续低迷,自然未来10年少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就持续下降,对应的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占比就持续提升) 日本1990年-2020年总和生育率是怎样的走势?看下图:  1970年日本总和生育率2.13,此后维持了3年,从1973年开始断崖式下滑,一路掉到1990年的1.54,又从1990年的1.54一路掉到2020年的1.36,直到20205年才触底(1.26)。 再看中国历年的总和生育率:
 中国在1997年就掉到了1.6,到现在一直在1.6附近低位徘徊。按七普数据推算,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3。 推导: 日本1990年的时候,老龄化人口占比11.9%,当时总和生育率是1.54,一直跌到2005年的1.26后有所反弹,2015年回到1.45,2018年又掉到1.42。而从1990年到20205年总和生育率继续断崖式雪崩的这段时间,日本的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到2020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已经上升至28.4%。 中国2020年老年人口占比是13.27%,2020年总和生育率1.3,这个总和生育率比1990年的日本还低。 因此下结论定性就比较清晰了,按中国目前这个总和生育率水平, 如果仍旧在1.3这个水位徘徊,得不到根本性逆转,因为总和生育率水位比日本当初还底,压低了新生儿群体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则在相近的老龄人口比例以及同是劳动力人口触顶的情况下,则大概率未来10年内老龄化人口占比的攀升速度比1900年-2000年的日本还要快。 一方面,事实上即便我们相信七普数据,今年总人口还是增长,但至少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我无法找到能实质性逆转总和生育率的措施(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后,在回到实现人口正常更替的2.1以上是非常非常难的,相关知识请自行查阅学习),那么总人口数量见顶也就在最近的几年发生;另一方面,极大概率我们未来10年老年人口增速还比同时期的日本进程要快。 人口这个顶层逻辑的巨大变化,也将实质性地改变包括房产、股票等金融资产的走势。 比如:如果未来5年新生儿接徐不上,现在的小学学区房将来如何良性退出(当然受益于16年二胎政策红利,现在的初中学区房未来几年还能大炒一波)?即便生育全面放开,是否经过16年的刺激后,接下来的每一波刺激,边际效应都开始递减?这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再比如:虽然老龄化人口是唯一的局部红利,但未富先老也是事实,沾上点老龄化概念就能飞天?也未必。如何量化老龄人口中具备购买力的总盘子,或许要研究下目前体制内老年人口以及即将退休的体制内人口(55-65岁之间)数量,这个才是具备购买力的核心? 之前说的一个逻辑是:如果总人口见顶,则“薄利多销”、“渠道下沉”类的商业逻辑将越来越行不通,不过这里也有一个缓冲期,那就是日本1990年的时候城镇化率逼近80%,而我们现在是60%,还有一定空间,在这个缓冲期下,“以量驱动”的公司还有一定空间,但我们能否到达日本当年的高度,不好说,所以这个缓冲期内也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还有一个较大的对冲因素:户籍制度改革如果做的成功的话,在城镇化率还能提升的背景下,其实还能释放一波消费红利) 类似经营米面油这种基础消费品,价格长期看难以提升,业绩主要靠量驱动,其实长逻辑已经开始在松动,即便短期业绩增速没下来,但估值上资本市场大概率接下来要开始提前体现这个预期。除了基础消费品,各类主要靠销售驱动,但长期无定价权(品牌溢价较弱)的可选消费也一样。而如果恰好品类中龙头企业的集中度已经很高,那就更难受,比如家用空调,集中度够高了,某龙头企业如果无法开拓出除空调外真正意义上的增长极,后面的路很难走,毕竟空调这个品类虽有品牌溢价,但跟茅台这种按心智定价的精神消费品比弱了N个量级。
所以,同样是从17年涨上来的核心资产,大部分虽然也都是行业龙头,但我认为接下来会在人口问题下大分化,伟大的市场会提前反应这个预期。
以上,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