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方向感不明确,精英和上层的安全感不强,老百姓的希望感没有,什么改革、转型,根本都谈不上?
作者: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这几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
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有时候也有困惑,但那时候的困惑好比是:我们在一条很明确的路上走,但是中间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尽管如此,路是明确的。
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那哪条最后可能就走得通,可能就是一条路,哪条可能走不通,它根本就不是路呢?现在我们都有点弄不清楚。
最现实、最眼前、最急迫的是什么?我想从最虚的层面来说,就是三方面: 第一个是国家的方向感,第二个是精英和上层的安全感,第三个是老百姓的希望感。 我觉得这三方面现在如果没有一个最基本的答案,没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别的改革根本就无从谈起。 一、最关键的是国家的方向感
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顺利的时候,有过不顺利的时候,但是无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不顺利的时候,哪怕是受到挫折的时候,国家的方向感,即国家朝着什么方向走的问题,从来没有模糊过。朝着什么方向走?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走,经济上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走,政治和社会朝着闵住、乏治的方向走。
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这个方向感却有些模糊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国家的方向感觉模糊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虚的问题, 单就对经济的影响来说,都是很明显的。 这个方向感是最重要的 ,如果中国现在国家的方向感不明确,什么改革,什么转型,我觉得根本都谈不 上 。所以,首先要解决方向感的问题。
而解决方向感问题,按照道理来说其实没什么可难的 。十8大之后我们曾经开过两个很好的会,出了两个很好的文件,一个是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当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地方,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个是四中全会,法治, 依法治国 。 问题是要真正朝着这个方向走。
二、精英和上层的安全感
在法律的意义上,在人格的意义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这当然没错。但同时我们得承认,不同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社会总得让最能干的这些人脱颖而出,当然同时要规范他们,使他们的行为更有利于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改革开放之前比,一个重要的变化就在这里。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你可以找出种种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最能干的人有了机会,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在最近的几年中,与国家的方向感模糊相伴随的,是相当一批精英在跑路,资金在外流。 现在跑路最明显的,一个是有钱人,一个是有知识的人。 甚至一些很温和的人,对体制很认同的人,都在开始跑路。 没跑的,也是人心惶惶。这背后,就是精英的安全感问题。
因此 ,现在经济要走出困境,精英上层的安全感非常重要。而安全感最基本的保障,是法治 。 临时性的政策倾斜,甚至一些重视民营企业的举措,都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三、 老百姓的希望感不能破灭
应当说,在18大前后,老百姓应该是充满着希望的。在那之前多少年不作为,问题已经积累的越来越多,有的已经积重难返。
人们期待有一届新的班子,能够有魄力,有能力来面对这个问题。18大之后,打老虎、反腐败,更进一步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但要看到,在最近一两年中,社会的心态,老百姓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甚至对反腐败,也是什么样的说法都有了。
这个情况又与经济周期碰到了一起。我走访过一些地方,包括农村。据我所见,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农民的收入是减少的。按照有关报道,仅粮价这一项,农民减少的现金收入就有一千多个亿。而按照目前整个经济形势,农民打工的收入也不可能有很大增加。
城市呢?去产能,涉及到几百万人的转岗甚至失业下岗问题。客观地说,涉及到的人比90年代中后期那次要少,政府准备的条件比那次要好,但毕竟涉及到几百万人的生计问题。
现在社会要进入一个新的三十年。这个新的三十年应该建立在过去那两个三十年认真反思的基础上,从而提出具有一种超越性理念。这个理念,应当体现出对过去两个三十年的继承与超越, 应当体现出14亿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应当体现出人类进步的共同方向 。 继续接全国各类过桥业务:
房开和上市公司倒贷过桥、
地产前融过桥、股票转质押过桥
政府平台发债结构化过桥、
产业基金 纾困基金过桥、
两融绕标、上市公司可转债购买、
上市公司减持代持、代打银承保证金。
2021年房地产投资俱乐部主推房开前融拿地配资业务!
投资标准:(不限任何主体,百强有更低成本的资金)
1.准入资质:有无开发经验均可,如自有资金低于40%,需资方操盘,总包公开招标,其他协商。
2.长三角,大湾区可以到镇,环北京可以放宽到周边三四线城市,东北西北除省会外不去。
3.杠杆:原则上1:1,最高可以2:8(2:8可以按项目的资金峰值计算,但地价要有优势)
4.合作阶段:可以在保证金阶段及摘牌后补缴土地尾款(要能新成立项目公司)。
5.操作时间:资料齐,项目方高度配合,最快2-3周放款;
6.资金来源:集团企业单一资金(不需要募集),基金形式投放,一般是明股实债。
7.前期不需要抵押物,股权必须过户,土地证取得后,后置抵押。
8.期限:正常满三个月后可提前还款;通常为一年到两年-。
9.成本:根据项目区位,开发商实力,城市级别一事一议(利率年化15-22%左右),单独收2个点中介费。
10.原则上投资规模在1-5亿,低于1亿的项目不做。
11.要求必须能联系到实控人,否则无法立项。
12.业态:只做住宅(商业占比不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