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件事,必须解决! 警惕!这件事,必须解决!

最近总有网友询问:腾腾爸,股市一跌,就见你买买买,你到底是怎么进行仓位控制的?

因为我最近买了不少平安和万科,又经常有网友给我留言:听你的,满仓平安!或者,90%仓位万科!

每每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都大惊失色:有没有搞错,我什么时候这样操作过呢?

所以,聊一聊仓位管理的话题,就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思考和解决仓位管理的问题,从总体上而言,应该在三个维度上依次展开。

第一个维度,我们投资股市的钱,应该占家庭总资产多少比例?

教科书上给出个一个大致的原则,即:年轻人应该往股市里投入的多一点,年老者应该往股市里投入少一些。

这种主张的基础逻辑是:股市风险大,年轻人有的是时间,亏光了还能从头再来,风险承受能力大,所以可以多往股市里投入一些;而年老者时日无多,有钱养老才是最重要的,赚多少钱反而次要,所以应该往股市里投入少一些。

我以前在初学股市投资时,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但股市开窍之后,我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第一,股市波动是有点儿大,但波动不是风险,我们只要是投资,而不是投机,找到好股票,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股市就几无风险。

第二,年轻人有的是时间,这一点不错,但人在年轻的时候,收入低,攒钱少,花钱的地方还最多——泡妞、恋爱、结婚、生子、买房,样样都是大开销。很多年轻人别说投钱了,可能压根就无钱可投。

第三,年老者看起来时日无多,但积蓄多,资本厚,经验丰富,抗极端环境的能力可能远远高于年轻人——你让他们少投一点,反而是本末倒置。

这样一分析,我们会发现,你往股市里投多少钱,跟你的年龄没有多少关系,但跟你的投资能力关系甚大。

什么意思?

初入股市者,无论你是年老的年少的,都会经验不足;对股市、对投资的认识,都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在你真正开窍之前,都不应该往股市里投入太多的钱。

我个人的经验总结:一个人没经过两轮牛熊转换的洗礼和锤炼,是不可能真正开窍的——而两轮牛熊转换,没有个十年八年,几难完成。

我以前经常说“一个人的投资交易体系,没有十年以上时间修炼和打磨,是不可能成功和纯熟的”,道理就在于此。

所以很久以前,我对股市新手的仓位管理,有一个“三要三不”的建议,即:新手入市,一定要留下孩子的奶粉钱,一定要留下老婆的化妆费,一定要留下老人的医药费;千万不要卖房炒股,千万不要辞职炒股,千万不要借钱炒股。

顶多拿出全部积蓄的四分之一、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进行股市投资。

我的这条建议,在行情沸腾时,不受待见,甚至备受嘲笑,但一俟大市不好,熊市来临,接受它的人就会备感幸运,排斥它并且吃了大亏的人,也会掉过头来,备感珍贵。

总体上,我的主张:一个有成熟的投资体系、并且已经连续两个牛熊周期以上实现稳定盈利的人,可以把更多的家庭资产配置在股市上;反之,还是谨慎为妙。

我经常见到一些股市新丁,到股市里来还没三天,跟着市场波动略有一点浮盈,马上就畅想“一天赚多少、一周赚多少、一年赚多少”,然后拿出全部家当,一把梭,全部投入——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哪来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典型的自杀式投机啊,哪里还有半点投资的影子?

第二个维度,我们持有的股票市值,应该占账户净值多少比例?

这一点,我以前也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很强的建议:乘九法则。

什么是乘九法则?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盘3000点时,用3乘以9,三九二十七,那么账户内最好现金27%,股票73%;大盘4000点时,四九三十六,那么账户内最好现金36%,股票64%;以此类推,大盘9000点时,九九八十一,账户内现金81%,股票19%。

那么大盘涨到1万点以上呢?

这个话题聊得还太远,一时半会还看不到,等到以后达到了再说。

这条法则,对新手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对老手来说,纯粹扯淡。

你看像腾腾爸这样的,什么时候受到过乘九法则的约束啊?

我账户内,股灾以后,已经连续五六年都是满仓操作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因为我对股市对投资可能已经开窍了啊,我不满仓就难受,我满仓反而会有一种吃饱喝足的安全感。

“心安原则”,才是仓位管理的最高原则。

所以,一个人持有的股票市值,到底应该占账户净值多少比例?

我的观点是:你要是对股市和投资认知不够,还没能实现稳定盈利,你应该好好遵守我在上一个维度上给你提的建议;如果你已经历经两轮牛熊的考验,已经能在股市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那么账户内的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配置,只要你自己觉得安全、满意就行。

第三个维度,我们持有一只股票的市值,应该占账户总市值多少比例。

这个维度,实际上讨论的是组合及仓位配比的问题。

我首先把自己定位为普通投资者,我承认我并没有高人一等的智商或高人一等的投研能力,所以我永远不会依赖或押注于某一只股票。

在这个前提下,分散和组合就成了我的必然之选。

所以我常说的一句话:我是靠组合来赚钱的,而不是个股。

我组合的原则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两点:

第一,三五个板块,六七只个股;

第二,再看好一只股票,最多让它占到总仓位的20%——再再看好,也不会让它超过总仓位的40%。

为什么是三五个板块六七只个股?

因为这非常符合人类的注意力聚焦原则: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种种研究表明,一个投资者最多可以深研10只个股。

我普通点,所以从别人最多的10只,降为我个人的六七只。

为什么单只股票最大仓位是20%或40%呢?

这跟我对亏损厌恶的耐受度有关。

我自己测算过、感受过,我在浮亏20%之前时,不会有太大的难过。

这样我在重仓一只股票40%时,哪怕它股价腰斩,对账户总体的影响,也就是往下拉低20%。

这个数据,恰好在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单只股票只占我总仓位的20%,那么哪怕这是一只空壳雷,对我造成100%的损失,也顶多损失总仓位的20%,同样没有超出我的承受范围。

回头看看,我的投资经历中,最大的一次浮亏幅度,是总市值的50%。

那时候感觉很痛苦,但最终也挺过来了。

这说明我的最大耐受度,可能就是50%。

我讲这话,不知大家听明白了吗?

单只股票的仓位占比,受限于我们对账户浮亏的耐受度。

因为每个人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组合中单只股票的仓位最大占比,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腾腾爸能把中国平安打到40%的仓位上,把万科A打到20%的仓位上,把腾讯打到15%的仓位上,那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经过充分的计算和测定的。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留言,说:腾腾爸,你就是另一个云蒙——中国平安绝对会是你的滑铁卢!

我毫不客气地回答他:你懂个锤子!

我在进行仓位配比时,已经充分估计了最坏的可能,我从来没有单吊和押注一只股。

而且,经过多年精心运营和筹划,我的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舒服的良性循环的状态,我的投资体系每年都可以给我带来比较丰厚的现金流——股息、工薪、加班补助,稿费、奖金、打新收益,还有越来越重要的公众号流量收入……如此等等——我可以相对容易的通过现金再投入的方式,来改变和调节组合结构。

这让今天的我更加如虎添翼。

我用自己的钱投资,我不加杠杆,我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总是强调和实践分散风险。

当我做好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早就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怎么可能会成为投资风格跟我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某某呢?

比如今天,我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在低估值高股息标的股价下跌之际,在没有违背我投资的基本原则和组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用一年多来积攒下的后续资金不断买买买,这本身践行的就是低估买入原则。

我可以确定地说,自我出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未战先胜。

最近因为我的不断加仓的操作,备受市场质疑和嘲笑,但那些多出自并未真正了解我的人之手之口。

它们怎么能动摇得我的初心和操作呢?

好了,不聊了,再聊你都成为仓位管理和控制的专家了。

腾腾爸就这么点东西,猫教老虎十八般武艺,还知道留下爬树这一后手呢。

何况腾腾爸面对的,还有一众虚拟身份的网络喷子?

一边看我的文章,一边找我的缺点,一边对我搞人身攻击,这样的人我也陆陆续续碰到不少了。

对这类坏熊,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最后,就给朋友们总结一句话: 仓位控制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投资者对投资的认知和对波动的耐受度。

好了,懂就懂,不懂便罢。

我写文章,靠流量赚二三两银子,你来捧场,给了我人气和点击率,我们两不相欠。

大笑三声,收工!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认可他,喜欢他—— 就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他 ——

点亮右下方“ 在看 ”,为腾爸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