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中袁隆平的股份能传承不? 隆平高科中袁隆平的股份能传承不?

/每日圈重点/

大家好,我是张桓。 近期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来排序。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我的“三言两语”

可以把【张桓投资笔记】 标为星标 ,每次读完后 点个【在看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袁隆平去世了,除了悲痛,我第一时间去看了看隆平高科的股票,也查了了袁隆平的占股情况,隆平高科国字头占大股,袁隆平仅占1.75%。

个人股东里面,仔细看了下竟然还有其他高管比他占股多,不知对方啥背景,袁隆平现在只是名誉董事长。

在国外,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并成立了GE,现在GE是全球世界500强,据说爱迪生家族依然有不少股份,是的,很多技术发明人还有发起人,最后都由家族基金进行控股,但不参与管理,除了高科技行业,国外很多奢侈品亦是如此。
在国内,好像“家族基金控股”不那么政治正确,且往往传承不了几代就失去了控制权和股权,当然,纯私营企业除外,比如碧桂园杨惠妍家族,比如哇哈哈宗庆后家族。

可有国企、央企参与的公司,当核心贡献人去世以后,好像就没二代什么事了,其持有的股份最终会收归国有,我不知道合理与否,但我以为,给袁隆平院士的下一代继承可能更为合适或公平。

毕竟股份不是劳动型投入,而是一种资产的持有,于公于私其实可以更加市场化一点,隆平高科的股东变化我特别关注,希望袁隆平院士的股份可以私有化并传承给下一代。

当然,我属于旁观者瞎操心,最终如何处理我们无权干涉,只是希望国内的股权、物权、所有权等可以得到更多的保护。

袁隆平并非一个人在为国家做贡献,没有背后家庭的支持,不一定能坚持到现在,每一个伟大男人的背后,都有默默付出的妻子和家人,请善待。

看到朋友圈还有微博举国哀悼,尤其长沙大家集体送行的照片,让人泪目,后天要举行追悼会,我相信会有更多人泣不成声,在诸多感动中,我觉得除了给予“国士”应有的尊敬以外,不妨给予其后人更多实际的支持,这不丢人,老人家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理应得到更多。

院士也是人,虽然人家不在乎,但不代表不应该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我知道很多为国付出很多的人,因为不计较,最后导致生活并不如意,有句话叫做不能让雷锋吃亏,我们也不应该让国士吃亏。

什么叫做世家,就是一个家族可以世世代代在某个领域为国贡献、培养人才等等,农业世家和医生世家、教育世家一样,传承更利于袁隆平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更愿意让很多家庭举全家之力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我知道,曾几何时,我们打掉了很多“家族势力”,除了个别的颜色家族,私营及民间的家族早就风吹雨打去。

现在的结婚率、生育率太低了,且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家族概念,连家族图谱都认不全,少了很多人情味还有错综复杂但集体的合力。

大家不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城市独自奋斗吗?

如果你全家人、全家族的人一起打拼,传帮带会如何?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比很多普通企业团结很多。

可能很多人以为这是历史的倒退,其实我看不尽然,现在国内家族、家庭的氛围越来越淡泊,我们每个人越来越孤单,力量也越来越单薄。

我以为,凡事皆有轮回,地球是圆的,就像回力鞋成为新时尚一样,为何原来的大家族不能重现辉煌?

至少我喜欢四代同堂人丁兴旺的氛围,好怀念小时候我老爸他们弟兄六个全家几十口人住在一个四合院的感觉。

家庭现在未必是最稳定的人口组合单位了,但家族肯定是,只要控制和平衡到不要拉帮结派,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复古、回流,说不定,这个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当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家族,一条心,既有传承亦有分枝散叶,事半功倍。

你或许还想
|往期文章推荐|
老人>女人>宠物>男人我们都低估了做好一件事的难度张桓:既不开面粉厂也不做包子铺
十年之约的一小步
再不努力,男人就要被“淘汰”了!
这是我投资的第6个可能IPO的项目一个餐饮店的秘密,都在菜单上了
“形式主义”才有机会永垂不朽
【张桓投资笔记】不再错过有料文章

秉承“长期主义”和时间复利的原则,我计划开辟一个知识星球 《一万个怎么办》 ,试图和大家一起探讨面对疫情、创业维艰、股市有风险、房市很魔幻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做一个“一万个小时,一万个怎么办”的约定。

末尾点击 「在看」 「转发」
是对张桓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