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变保单,保险名声臭,银行有一半功劳! 存款变保单,保险名声臭,银行有一半功劳!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ID:damaoplan)

在老一辈眼里,银行向来是很靠谱的机构。

然而我们却经常在新闻中看到银行“骗人”的事情。

比较典型的就是存款变保险,因此也给保险招了不少黑。 

银行为什么会和保险扯上关系呢?

首先,银行卖保险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

银行的收入来源,一是存款、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二是转账、年费等手续费,三就是 中间业务 。比如帮基金公司卖基金,帮贵金属公司卖黄金,还有一种就是帮保险公司卖保险。

其实,银行卖保险由来已久(专业术语叫银保渠道),多以理财型的年金险为主,这类保险的佣金是很高的。

有的银行还和保险公司是一家,比如同一个集团下,既有银行,又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那把自己家的保险放在自己家的银行卖也是理所当然。

其次,银行卖保险也有这个条件。

银行有丰富的网点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 ,比保险获客简单多了。

年金险客观上又有储蓄的功能 ,和存钱差不多。

所以客户去存钱,银行的业务员就会顺便告诉他,有一款收益更高的长期保本理财产品,其实可能是一份理财型保险。

再加上大家也都很信任银行 ,很容易就成交了。

另外就是 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了,那么下有保底的年金险(非投连险)就成为了推销的重点

如果银行正儿八经的卖保险,其实也不为过,很多人确实有保险的需求,只要是买到自己需要的,还能不让人家恰点饭吗?

但怕的是一些人本不是要买保险,却被银行套路买了保险。

1、存款变保单

这就是开头提到的情形,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因为老年人有存钱的习惯,又不太善于用线上的app,还是要去网点。

但一去到网点,可能就被热情的业务员拉到VIP室介绍更高利息的理财方式了。

他们可能会说,

“我们行有一款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五点几,比国债、存款的利率都高不少。”

“另外,我们还额外赠送您一份生命保障。”

“您相信我们,我们是银行,不会骗您的。’’

……

尽量模糊保险的概念,甚至绝口不提保险。

老人很信任银行,又经不住业务员的软磨硬泡,可能就买了。

拿回家一看才发现,是一份XX两全险(万能型)的保单,五点几的收益率只是预估的,保底只有一两个点,而且要很多年后才能取出来,中途退保的话就会损失本金。

2、信用卡升级送保险

大家可能接到过银行打来的电话,说给你升级信用卡权益,只要每个月交几百块钱,信用卡的免息期就可以延长。

并且还免费送一份权益,最高60万。

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意外双倍赔付、节假日发生意外双倍赔付、因为意外伤害而住院治疗报销医疗费等等。

到期还能把钱返还给你,可能比你交的钱还要多一点。

说的天花乱坠,但仔细一看,这不就是一份长期的返还型意外险吗?

这类产品一直被大家吐槽,保障一般,保费还贵,十几年后返还了也贬值了。

意外险很好续保,买那种一年期消费型的就可以,一年也只要小几百块钱。

3、办贷款捆绑保险

要说上面两种是销售误导,那办贷款捆绑保险就算得上强买强卖了。

有时候去银行办房贷,业务员会告诉你,得先买一份保险,不然利率会很高。

你想要低利率,迫于压力先把保险买了,第二年不交保费了。

这时候就会有人打电话来告诉你,不交的话,贷款利息会上涨。

大家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偏偏办贷款还遇上这种猫腻。

对于银行卖保险,我们理性看待即可,人家也是有正经销售保险的资质的,不能不让人家卖。

无论是通过代理人、线上,还是银行买保险,都只不过是一个渠道而已。

如果银行推销的保险我们恰好也需要,那买了也无妨。

但面对一些套路,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去办理不确定的业务,最好能录音

万一真被误导买了保险,就有有利的证据找银行问责。

而且,原保监会2016年也出台过规定,要求银行销售保险时,必须录音录像,保留可以回溯的证据。

办理业务的时候,要确认好再签字

别傻呵呵的,人家拿来一堆资料让签字,看也不看就签了。

存款、理财、保险,想识别还是很容易的,合同标题就写清楚了。

里面的权益和义务最好也看一下。

有不清楚的,一定要确认好再签字。

听到高收益的产品,一定要落实到合同上

别对方说保本保息,收益率五点几就信了。

合同上有没有写很重要。

家里的老人尽量不要单独去银行存钱

老人家耳根子软,如果又手握大量现金的话,就很容易被“盯上”。

小辈儿平时多关心关心老人,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可以和他们多分享一些这些套路,让他们多加小心。

必要的时候可以陪他们去银行办业务。

如果真被套路了,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先向银行问责,试图追回自己的损失。

银行推卸责任,那就打12378找银保监会投诉,这个电话可能有点难拨通,但多拨几次还是能拨通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到现场举报,一旦银保监会介入,银行解决问题就很快了。

最后还有法律武器,像办贷款捆绑保险,就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而且,银保监会也发过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这种情况,一告一个准。

很多人被“骗”了,会说保险都是骗人的。

但保险怎么保障的,白纸黑字写在了保单上,怎么会骗人呢?

银行去模糊它,甚至不说它是保险,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很多纠纷,更多的是人祸,而非天灾。

关于保险,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跟猫妹小助手(微信damaocaijing01)聊聊。


撰文| 来自北方头图| Ritomm
排版| 来自北方
 对了如果你看一下文章底部就会发现

请大家给我一个素质三连💓 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