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集中土拍落幕,效果达到预期了吗?
了解更多豪宅信息,咨询洋房姐姐微信: yyhwk f001
5月12日,北京首次集中土拍落下帷幕,结果跟政策预想并不相同。
现实与预期的背离,早在重庆、广州、杭州等地的集中土拍中就初见端倪。
月初,重庆中心城区首次集中供地46宗,成交楼面价超过9000元/㎡, 整体溢价率高达 43% ;
广州出售的48宗土地集中在郊区,但仍有7宗触及封顶价, 最高溢价率达到了 45% ;
杭州主城区的13宗土地,12宗触及封顶价,进入竞自持比例阶段,其中 自持比例最高达到了 38% ,破了杭州的 历史记录 。
房企冒着亏本的风险也要疯狂举牌的架势,让有关部门始料未及,可能是想让大家都冷静冷静,北京的首次集中土拍从5月8日推迟到了5月11日。
01
今年3月,我国宣布22城开始 集中供地 ,全年的土地分三次统一出让,集中发布公告、集中组织。至于具体的拍法,则实行“一城一策”。 北京为了从源头限制房价,采取了“新三竞”的土拍方式,每个地块都设有价格和政府产权比例上限。
当 竞价达到政府设定的 举牌价上限 ,开发商就不许再出更高的价格,转而进入第二阶段—— 竞 政府持有比例 ,如果比例也触达上限,就开始投标比拼建设方案,提出最优方案的开发商获得地块。 集中供地的本意是保证土地充足供应,流程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削弱大型房企资金优势,引导土地价格回归理性。 但目前来看,22个拥有 最优质土地资源 的城市,明确每年 只有 三次机会 供地后,房企的神经都绷紧了,生怕错过这稀有的机会。
02
本周一,在冷静3天后,北京土拍开始。 一个上午就有4宗土地触及价格上限,最快的只用了4分钟。上半场结束后官方发布了一张“小纸条”,劝各房企理智。
但紧接着下半场参拍的所有地块,都拍到了封顶价。 最终北京首批29宗集中供地,只成交了19宗,有 10宗 都进入到了竞建设方案的环节。 其中几块过去两年多次流拍的地块,也成了抢手货。 格外看重土地储备的开发商们,在集中供地的饥饿营销中慌了手脚,疯狂出价。
03
不过由于北京给每块地都设置了价格上限,所以北京土拍的溢价率格外低, 只有 7.5% 。 这也引发了市场的另一个焦虑,地价设了上限的同时,售价也有上限,再算上不低的自持比例, 一些地块盖完房根本 赚不到钱 啊! 比如热门地块金盏,这块地被来自深圳的卓越拿下,成交楼面价5.3万元/㎡,房价上限7.6万元/㎡,还有13%的政府持有比例,算下来最终开发商的售价是6.6万元/平米。 在相关部门的严查下,配售车库、装修等行为也被禁止,一旦违规就有1年内不能拿地的风险,留给开发商的利润夹缝非常窄,让人不禁担心,本已不高的建筑质量会不会雪上加霜。
04
既然有限价,就会有房价倒挂。 本次土拍最热门地块海淀树村,也在触及价格和政府持有份额双上限的情况下成交,最终以11.2万元/㎡、政府持有20%的结果成交。 也就是说,树村地块上的房产,未来开盘售价会是 8.96万元/㎡ 。 而就在现在,树村隔壁新开盘的圆明·天颂,预计销售均价是 12万元/㎡ 。 树村地块之所以受到追捧,正是因为它前途光明,然而即使不算未来的房价上涨,买到树村立刻就能净赚3万元/㎡的差价,100㎡的房子就是立赚300万。 难怪在4月份刚公布土拍信息的时候,房产群里就各种调侃、询问树村开盘的入场券怎么拿,虽然大家都知道买不到,但看到如此激动人心的数据,也不免幻想自己暴富的场景。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买不到呢?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幅价格倒挂的神盘,要不万人摇、要不全款、要不捆绑,要么就是多少年都开不了盘,房子卖给谁了,咱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封面图丨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