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放假了,怎么才能保持母慈子孝? “熊孩子”放假了,怎么才能保持母慈子孝?


点击上图 ▲抢占福利

买1年送1季,全场课程畅学15个月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前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小巴刷到了一条有趣的话题:今天不打小孩,保存体力,五一连打5天。

而当天由中国新闻网发起的小调查,也显示有5.3万的网友曾被父母打过(共6.2万人参与)。

 

俗话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面对熊孩子,不少狼爸虎妈选择了棍棒教育。不知道正在阅读文章的你,是否也对孩子上过手呢?

因为生活经验和对世界认知程度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亲子之间势必存在很多差异。有时气涌上头,难免会有些冲动。

 

但是 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还是触犯法律的 更何况其实80%以上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方式来解决的。

 

为了避免五一假期的鸡飞狗跳,接下来就跟小巴一起看看有哪些亲子沟通技巧吧。

01

共情管理

 不少父母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会用粗暴的方式让孩子服软。但是,有效的沟通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确认差异。

 

怎么理解?小巴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生活场景

应激性沟通

共情式沟通

孩子第一次上台演讲情绪紧张

没什么好紧张的,勇敢点!

第一次紧张很正常,怎么做才能好些呢?

我们可以看到,在应激性沟通中,父母会习惯性地否认孩子的感受。这样做有两个隐患,一方面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感受不被尊重而感到难过,长此以往, 可能会拒绝向父母表露自己的真实内心。

另一方面,被长期“否定”后,孩子容易养成以别人意见为先的习惯,在以后需要决断的时候出现不自信、迷茫等现象。

 

而右边的做法则是先跟孩子共情,承认他的感受,并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推动他往前走。

 

一来可以让沟通更和谐,二来也可以 促进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02

自主动机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放任孩子自己的感受,就像生病以后,不能因为苦,就放弃吃药。我们在共情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生活场景

日常沟通

自主沟通

孩子不愿意按照约定时间回家

时间到了,你必须回家了

时间到了,我必须回家了

对比左右两边的沟通话术,很多同学可能很难相信,一字之差真的会有不同的效果吗?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的原理, 叫做自主动机。 意思是说,当你自主想做一件事情时,动力会更足。

 

比如平时开会,我们会强调大家都不许迟到,但效果通常不理想。但如果是赶飞机,迟到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因为相比于强调“不迟到”,他们更倾向于说:“我们的机舱将在XX时间关闭。”至于要不要准时安检登机,就是你自己要拿捏的部分了。

 

所以,想要让一个人做事又快又好, 可以考虑把他放到跟别人的关系中, 告诉他别人会怎么做,这样就可以利用他的自主动机。

 

在这里,小巴还要多说一句,在表述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尽量语速慢一些、态度温柔些,防止因为过于粗暴而变成威胁。

03

遵守规则

 理想状态下,前文的方式可以让亲子间的沟通保持良好的运转,但有些时候,还需要一些其他办法。

 

以孩子上兴趣班为例,爱玩和善变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不想去上兴趣班时,我们是要尊重他的感受,让他自主选择,还是坚持为他好,送他去上课?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二者并不冲突。当你学会 让孩子在边界里享受自由时, 就可以二者兼得了。

 

在《心理边界力》的课程中,海松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做儿童沙盘的时候,会有一个放置不同类型沙具的沙具架。‍孩子们在玩沙盘的过程中,会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符合他需求的沙具放到沙盘里。‍‍

 

有一次,有个孩子想找一个动画片里他很喜欢的人物,但没有找到,最后他就无奈地用了另一个相似的沙具去替代,仍然完成了他的游戏。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老师没有增加沙具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因为不管怎么丰富,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所有需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未必能事事如愿。

 

同样地,我们在日常沟通中,也需要让孩子在边界中自主选择。

 

比如,在孩子去某个兴趣班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兴趣班有兴趣班的规则,比如要按时上课,这是大前提。

 

在这个框架之下,他可以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假设他上了篮球课,很喜欢投篮,那么就可以在投篮上多花时间。

 

也可以选择擅长的方式去做。 比如,孩子上的是‍足球课,父母觉得射门很帅,但是孩子更喜欢守门,如果出现这种冲突,就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在球场上的位置。

 

但如果碰到原则问题,那就要适当干预了。

 

比如孩子一味地拒绝按时去上兴趣班,那么就要自己承担后果,自己向老师请假,或者接受后续父母拒绝为他报其他补习班的后果。

 

在捍卫边界时,父母也要做一些“妥协”, 所谓的妥协并不是改变边界,‍‍而是在孩子不想遵守时,仍坚持鼓励。

 

比如,某天孩子实在不想去兴趣班,想去玩轮滑。父母可以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先去做该做的事情,再去做想做的事情。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2天,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在未来几天保持冷静,好好沟通~

以上沟通技巧节选自《我的幸福家庭计划》《心理边界力32讲》课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890新商学App内自主学习。

 

除了亲子间沟通技巧外,我们还有《听刘墉讲亲子教育》《家长的第一堂财商课》等课程,通过生活案例、互动游戏等方法,帮你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可点击课程名,进入课程页面)

 

这些课程超级会员都可以免费收听。

 

现在正值我们周年庆活动的预热期,同学们现在支付302元定金,即可锁定“超级会员买一年送一季”的福利,支付尾款后,全场课程(总价值20000+元)可以免费畅学15个月。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参与活动

同时,5月8日将正式迎来吴晓波频道的7周年生日, 届时吴老师将携手许知远、施展、管清友、秦朔等9位行业大咖, 推出为期4天的直播对话。我们可以在直播中听听大咖视角下的时代热点,找到自己立足当下的支点。

5月6日至12日期间, 更有7周年特别福利送给同学们,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图片预约周年直播,提前了解活动信息(建议收藏活动链接)~

点击下方图片▼提前预约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