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先进的疫苗在A股 世界上最先进的疫苗在A股

关注君临,获取福利

到公众号回复“投资”可领取专属大礼包

说到新冠疫苗,现在有个辩证唯物,又红又专的段子:

目前来说,毋庸置疑肯定是灭活好。

等到以后国产mRNA上市了,就觉得是mRNA好。

虽然说段子辩证唯物,但还是不忘与时俱进,因为归根结底来说,共识就是“mRNA疫苗大法好”。

效果就是硬道理,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mRNA疫苗的保护率都在90%以上。

如果站在决策者位置上,保护率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快速让人民接种疫苗,一方面是获得安全感;一方面是群体免疫,可能是更重要的一点。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看,mRNA疫苗可谓有先天优势。

灭活疫苗需要先培养鸡胚(大量受精鸡蛋),然后用鸡胚扩增活的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用电子辐射灭活,最后将新冠病毒尸体收集提纯,巴拉巴拉……

而且生产过程都需要在P3等级实验室完成,所以制备需要更长的周期,成本不低。

而mRNA疫苗更像化学药物制造,周期短,产能大,有规模效应。

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一说到中国的mRNA疫苗,可能大家都知道复星医药将与拜恩泰科(BioNTech)合资,就是辉瑞那款mRNA疫苗(BNT162b2),进行本地化生产。

按照如今的语境,这是洋奴哲学,买办路线。

其实还有一条国产路线,就是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ARCov)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虽然艾博未上市,但与艾博合作,大大推进其研发进展的,是A股著名的飙车王——沃森生物。

同样是治病救人,防患未然,虽然两条路线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劣之分。

但对投资者来说,想一想“十四五”规划一再强调的“自主可控”。

那么天平朝哪一边摆,是不言自明的。

关于新冠疫情和疫苗,我们最近写了两文:

《变异病毒对股市冲击的黑天鹅!》《印度炼狱+美国黑天鹅!疫苗股还有戏吗?》

主要谈了两个问题:

1、疫苗是对抗病毒的终结手段,疫苗是有效的,变异病毒逃逸免疫的可能性比较小。

2、美国宣称放弃新冠疫苗专利,并不意味着疫苗可以凭空掉下来,极高的研发和制造门槛,意味着疫苗终究是一场大国游戏。

结论是,疫苗股有戏,我们依然看好新冠疫苗催化股价。

尤其是加持了mRNA技术的疫苗股——沃森生物。

下面先用人话把mRNA大致讲一讲。

mRNA,RNA前面那个m,就是message的意思,即“信使RNA”。

它在人体细胞内存在的目的,就是传递消息——“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皇军”就是DNA;

“我”就是mRNA;

“您”就是核糖体;(核糖体能合成多肽,最后构成蛋白质)

“话”就是生产蛋白质;

mRNA每天都很忙,因为人体不停的新陈代谢,mRNA就要不停的“带话”,让人体生产不同的蛋白质。

这个过程,学名叫“中心法则”,初中生物学知识点。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

啥意思?

就是你遗传了你爹DNA里的“鞋拔子脸”,那么mRNA就告诉核糖体去生产“鞋拔子脸”的蛋白质,从而组成你的“鞋拔子脸”。

那如果可以编写mRNA,那不就是逆天的骚操作了吗?

就拿最火的医美来说,要个蛇精脸,要个翘鼻子,要个G cup……

都不在话下。

如今这个骚操作,正在从理论变为现实,而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伟大的医学进程。

所谓疫苗,本质上就是让人体免疫系统认识病毒。

比如最传统最经典的灭活疫苗,就是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

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既然疫苗的目标是既要展现病毒的模样,又要避免风险。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大费周章的去找病毒,再培养灭活,太麻烦,成本太高了。

mRNA请求出战!

研究表明,新冠入侵人体细胞,是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的ACE2结合。

刺突蛋白勾住了“门把手”——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    来源:《Science》

所以理论上只要训练人体对这种刺突蛋白产生抗体,让抗体杀死刺突蛋白,新冠病毒就无法进入细胞感染人体了。

篡改一下这个m,让mRNA报个“假消息”,合成一些新冠的刺突蛋白,免疫系统不照样学习吗?

直到产生可杀死刺突蛋白的抗体,实现对新冠病毒的免疫。

原理就这么简单。

基于这个原理,mRNA不仅能制造疫苗,能干的大事多了去了。

就拿我们曾经写过的明星抗癌药PD-1来说。

所谓PD-1,全名“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蛋白1”,靶点原理就是癌细胞踩了T细胞上PD-1这个蛋白质受体的刹车,让T细胞关闭,癌细胞就能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

那么PD-1药(PD-1抑制剂),就是生产一种生物药(可以理解为一坨蛋白质)。

抢先去结合T细胞上PD-1受体,把“坑”占了,让T细胞重新振作起来。

而有了mRNA,就没必要去生产这坨复杂的蛋白质,篡改一下这个m,重新编码一下,人体那么牛逼,让人体自己生产就好了。

这就是mRNA无与伦比的魔法:

1、很多难以成药的蛋白均可由mRNA编码表达,意味着可治疗几乎所有基于蛋白质的疾病;

2、可由分泌至细胞外、靶向受体或循环系统,靶向性选择更丰富。

3、体外合成,成本低,关键是可以不断修改“代码”,快速调整,快速研发。

怪不得马斯克在炒币的百忙之余,还要出来喊一嗓子:

“医学的未来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用mRNA治愈一切,它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你可以对它进行编程以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

“…你或许可以变成一只蝴蝶…”

mRNA不仅是疫苗,而是一项颠覆的药物创新技术。

就像新冠,只需要搞定病毒的关键基因序列,再找到其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基因序列片段。

把mRNA的基因序列更换一下,疫苗研发就搞定了一大半。

但目前要将mRNA安全送入人体细胞,这个很难。

不妨来看下面4张图。

显示了辉瑞如何帮助BioNTech生产mRNA疫苗(BNT162b2)的。

来源:WSJ,翻译 by @庄时利和

关键是第3张图。

一个裸露的mRNA进入人体。

首先是容易被降解,难以进入细胞内部。

其次还容易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引发全身炎症,甚至有可能送命。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安全的将mRNA送入细胞内部。

目前主流的“快递”方案就是LNP(脂质体纳米颗粒)。

你可以想象,mRNA就是货物,LNP就是快递包装。

就像图3显示的那样,在mRNA外部裹上一圈厚厚的“黄油”。

但别小看这块“黄油”,这种材料是纳米级,直径一般小于200纳米,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

这个LNP,就是mRNA药物开发的关键技术壁垒。

艾博生物的创始人来自Moderna(一家著名的mRNA疫苗研发商),本身已经在mRNA领域的LNP递送技术中有多年的研发经验。

正是这般渊源,艾博突破了这个技术壁垒,LNP实现了自研,和脂质纳米颗粒原材料国产化。

可以说,艾博生物算是国内mRNA平台的领头羊。

所以也可以看出沃森生物相当有前瞻性。

在去年5月,疫情爆发不久,就和艾博生物签下合作开发协议,不仅涵盖新冠mRNA疫苗,还有带状疱疹mRNA疫苗。

此时的艾博,还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只有9个人。

根据协议约定,艾博负责临床前研究,沃森负责QA、QC、IND、临床研究以及NDA,商业化生产和销售。

此外,艾博还负责向沃森进行技术转移,mRNA疫苗知识产权(除平台技术)归双方共同所有。

而且沃森为该疫苗在大陆及港澳台内行政批文的持有人。

根据沃森副董事长黄镇的访谈,新冠疫苗国内收益分配是“七三开”,沃森占7,艾博占3。

沃森占大头,固然有高额临床研究费用的因素,关键是商业化生产和销售。

因为医药是重监管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NDA,没有“政府关系”,没有与药监打交道的经验,是万万不行的。

产品上市过程需要技术和市场的多维运作和协调能力,艾博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也是一关。

对这种新技术的生产,实际上是个新课题,但根据黄镇的访谈。

去年8月沃森按照世卫标准的mRNA工厂开始建设,今年5月进行模块化安装,8月安装调试验证完进入生产。

mRNA可能在三季度会形成产品,慢的话四季度。

其实也就说明,沃森已具备商业化生产的能力。

5月15日,黄镇在人民日报“人民名家”接受了专访。

专访有两个信息很关键:

1、沃森布局了三条新冠疫苗路线,其中mRNA效果最好,沃森进度国内最快。

4月初艾博的创始人接受央广网专访也印证了这一点:

“不管是动物体内实验还是临床实验,从我们拿到的结果来看,国产ARCoV疫苗产品与海外两个mRNA疫苗完全可比。”

2、将在下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向国家申请紧急应急使用。

而且沃森这个mRNA疫苗有个国外产品不具有的优势,即能在2~8度的温度下储存5个月以上,而复星引进那款需要-70度。

显然,这对产品的推广,是个极大的加分项,尤其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来说。

既然三季度,慢则四季度形成产品。

如果紧急应急使用获批,可能是股价一个极好的催化剂。

老读者可能知道,沃森生物是君临的老熟人。

关于沃森,我们写过不少文章。

当然,不是说沃森有多么出类拔萃。

相对于智飞、康泰,沃森的车开的不太“稳”。

我们喜欢用飙车王称呼他,倒不是贬义,而是觉得这公司特别有意思。

这个“有意思”有多重含义,从投资哲学上看,这家公司的“黑历史”其实压制了他的估值。

但如果比对A股那些真正的飙车公司,比如几百亿失踪、紫砂壶、扇贝游走……等等A股奇案。

沃森要算是老实人,拿出了真正的重磅产品,起码比PPT造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由于市场主流并不看好沃森,所以我们认为这里面其实存在一定的预期差,值得高看一眼。

去年4月,我们写了一篇《重生!疫苗之王》

文章的主要叙述逻辑是沃森做减法,找回初心的故事。

话说当年沃森风光上市,以133倍市盈率刷新A股超募纪录,发了笔横财开始。

男人有钱就变坏,而股民发了横财就容易降低买入标准。

其实公司也是类似,突然有钱了就爱胡乱收购,摊大饼发展,我全都要。

沃森就是囫囵吞枣,买一堆公司,然后连踩两雷,赔的当裤衩,接着痛定思痛,开始出售资产收缩战线,重新聚焦自产自销疫苗。

数据说明一切,从2015到2019,沃森的自产自销疫苗占比从27%提高到97%。

既然说到减法,就不得不提去年底沃森打算出售上海泽润生物的“惊天奇案”。

泽润生物,也是当年沃森摊大饼时买入的资产,其研发二价HPV、九价HPV疫苗多年,其中二价HPV疫苗药品注册申请在2020年6月获得受理。

而沃森一纸公告,将泽润32.60%的股权,作价11.41亿卖掉。

投资者们当即炸锅。.

“眼看着鸡就要生蛋了,现在却要把会下金蛋的鸡给卖掉了,你说气不气人?”

当天沃森股价暴跌16%,市值蒸发100亿。

在所有的反对声中,以下观点最为典型:

圈里都把泽润与万泰生物相比,而万泰市值有780多亿,但沃森竟然就像卖废品一样将这块资产贱卖,人品太有问题!

沃森真的如此不堪吗?

先不论董事长是不是人品有问题,但起码一二级市场用的是两套估值逻辑,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联系到沃森做的减法,其实卖泽润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

因为HPV和新冠一样,是个“自带流量”的热门产品。

一方面,泽润的研发团队进度太慢,人家万泰都拿生产批件了,这边临床总结报告都没出。

更关键在于市场上有13家企业在做九价,市场竞争格局太差。

不如将资源投入竞争格局更好的品种,比如mRNA,不比HPV香?

投资者都知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但为什么要逼着人家搞实业的去?

散户不懂也就罢了,有些机构也跟着瞎咋呼,心里没点B数?

所以我们认为卖泽润没问题,沃森的问题在于有“案底在身”,和市场的沟通也属于祖传太差。

从此以后,尽管沃森的mRNA新冠疫苗即将实现国产零突破,各大卖方机构就像约好的一样,报团不再发布沃森的研究报告,反而对走“买办路线”的复星趋之若鹜。

非常诡异。

《重生!疫苗之王》中我们写过:

“沃森所有的一切骚操作、鬼故事,都无法掩盖肺炎13价疫苗的盛世美颜,风华绝代。”

“2020年,手握着新的希望,沃森推开了新时代的大门。”

君临不吝用华丽的语言赞美沃森,是由于沃森肺炎13价这款全球销售第一的重磅疫苗上市,打破了辉瑞的垄断。

2020年,肺炎13价快速放量,全年批签发446.51万剂,销售286.36万剂,销售收入16.58亿。

由于肺炎13价的势如破竹,沃森业绩爆发式增长。

全年营收29.39亿,同比增长162.13%,净利润10.03亿,同比增长606.60%。

从肺炎13价市场格局来看,全年共批签发1088.86万支,同比增长129.02%,其中辉瑞批签发642.35万支,沃森3月才获批签发,就占全部批签发量的41.01%。

光大是今年唯一关注沃森的卖方    来源:光大证券

要知道,沃森的销售队伍和同行比起来,可谓少的可怜。

换句话说,沃森是靠产品驱动的。

今年的股东会上,沃森董事长说2021年会超越辉瑞,拿下国内13价肺炎疫苗市场份额第一。

肺炎13价还在快速放量,君临认为此事比较靠谱。

先不说海外出口市场,价格和接种年龄上的优势。

国内市场其实渗透率都极低,刚过20%,而欧美接近100%,中国市场的天花板还很高。

我们预计,今年这款苗的销售收入很可能会突破30亿。

除了肺炎13价,今年沃森主要有两个看点,一小一大。

来源:光大证券

小的是二价HPV很可能在今年获批上市。

虽然HPV疫苗是“疫苗之后”,全球销售仅次于肺炎13价。

但目前国内市场已有4款HPV:分别是九价、四价、二价(2家)。

竞争格局确实不理想。

尽管二价基本够用,价格便宜,但从今年Q1的批签发来看,累计批签发434.94万支。

二价的市场份额也就1/3强,而且整个HPV还不及肺炎13(Q1批签发493.74万支)。

换言之,作为消费级的疫苗产品(四、九价价格为1300~800),主流消费人群其实不差钱。

真正差钱的,不会消费疫苗这种“奢侈品”。

所以认为这个品种即便上市,一是难以快速放量;二是天花板低,对沃森营收总盘子影响不大。

大的看点当然是mRNA新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

如果参考智飞生物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虽然保护率不及mRNA,但人家智飞动作确实快。

2020年11月就开始在海外做三期临床,今年3月就被纳入紧急使用。

沃森刚开始启动海外三期临床。

换言之,就算能紧急使用,时间也是在下半年。

当然,mRNA新冠疫苗对业绩的影响可能要明年才能体现。

现在主要还是靠情绪影响估值。

不过对沃森来说,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借助新冠疫苗切入mRNA这一非常关键的技术平台。

借助新冠的催化,mRNA技术会加速商业化落地。

试想,假如一些创新药企获得了mRNA这项颠覆式的技术,会很容易切入疫苗赛道,且可能会替代传统疫苗,直至洗牌整个疫苗行业。

目前来看,沃森算是第一批拿到了通往未来的“船票”。

— —END— —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创始人微信:ansonad,备注“姓名+机构+行业”

商务微信:junlinyunying

客服微信:junlinkefu或junlinshouhou

文章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白名单”,自动跳转后阅读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