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大白马接连暴跌!惊天大秘密浮出水面!10万元可买终身饭票 ?!邪了! 千亿大白马接连暴跌!惊天大秘密浮出水面!10万元可买终身饭票 ?!邪了!

文/顾天杰

考公还是躺平 这是一个问题

在经历了职场PUA、大小周加班、互联网大厂996和创业007摧残后,当代年轻人决心躺平,只求平静、和谐、安稳地度过这一生。

只要躺平,资本镰刀就割不到我,它们只能互相内卷,到时候就能看好戏了。

其中有一小部分人仍旧没有放弃希望,只是他们活成了当年最讨厌的样子:

尽一切努力,考公上岸。

公务员大热已经不是一两年了,2021年全球经济下滑、就业失衡、各行业内卷加剧,公考国考变得更加热门。

连胡润都感慨:

教育首富从十几年前的俞敏洪,转变成了后来的张邦鑫,这两年又被中公教育李永新取代。

李永新是谁?

北大毕业的他经历过一次创业惨败,最艰难时刻连一块六的炒饼都吃不起。

直到后来妈妈鲁忠芳借了他3万元创业,想不到二十年后母子两人直接成了中国教育行业首富。

截止5月19日收盘,中公教育市值超过1575亿,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合计持股59.71%,财富合计超过940亿。

就在李永新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公务员竞争越来越激烈。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157万人,同比增加9.3%,省级报名人数高达585万人,同比上升7.5%。

招录率连年下滑,2021年国考录取率只有1.6%,省考录取率也只有2.7%,创下近五年新低。

这场白热化竞争的唯一赢家,只有教育培训机构和背后的资本。

它们左手拿着印有梦想、培优、上岸的广告宣传册,右手把大量账面资金拿去给股东分红,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教育行业,无论是在线课堂还是线下机构,都逐渐被资本异化了,既失去了教育行业自身的追求,也带偏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去名师化 压榨教师 协议班 把学员当韭菜

中公教育早年由李永新一手创办,根据员工描述,一直到2009年,他还坚持在一线做着培训,如今即使退出一线,一身本领却也没有放下,经常在各类直播上露面,人气极高。

早年间中公崛起的三板斧分别是:

1.全校去名师化,产品标准化,教学系统化,服务体系化。

2.签字保密协议班,价格从一万到十万不等。

3.渠道深度下沉,把门店开到县城去,把广告打到公交站。

创业时期李永新的北大光环起到了很大作用,很快就招到了一批又一批报名的学生,接下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留住这些学生,不断提高客单价。

来源:中公教育财报

教培行业有两大模式,一是以新东方为主的 名师模式。
优点是好老师能为学校积累大量口碑和生源,一个名师创造营收等于好几个普通教师,缺点也很明显,一旦名师出走,很容易变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老罗离开新东方创立了老罗英语培训。
另一个方向是学而思主推的 标准化模式。
学而思就是后来的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早年只是为了补贴家用,给军属大院的孩子补奥数,想不到效果远超预期,就直接开了一个补习班,后来和同学以奥数为起点建立起了好未来的K12教培护城河。
好未来重研发,轻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课程体系,产品和服务两手抓,在奥数补习班受到严格监管之后,转向K-12教育全产业链布局。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说不上谁好谁坏。
中公教育更偏向于好未来,尽管李永新自己是名师出身,它却将渠道深度下沉到了县级市,去地铁站、公交站和电梯里打广告,一家又一家的门店出现在了三四线下沉市场,抢占了学生们的心智。

(中公基本包含了所有招录类教培考试)

2005年,中公教育为了快速推广一度采取代理商合作的模式,下放招生权,代理和总部分成,然而随着纠纷频繁出现,总部决定回归直营。
2009年,李永新决定让各地代理商进入直营体系,强化总部集权,联动教师资源、标准化教学质量,借助早年间下沉市场的门店扩张,中公和市场老二华图教育拉开了很大差距。
因此中公的体系里,会有大量的专职教师、研发人员和助教。
讲师备课变得标准化之后,公司对于名师的依赖度也大大降低,有媒体报道,中公对新教师的培训最短3个月,官网招聘对讲师的学历要求也只是:

二本及以上学历,硕士及师范专业优先。

而协议班则是中公体系下,打开财富宝箱的金钥匙。
这种模式最早由中公浙江分校推出,定价是普通班2000元、协议班1万。
一经推出市场反馈非常好,因为公务员笔试面试的周期很长,考生付费意愿很强烈,多花点钱不心疼,况且考不过则退费成了一个兜底机制,为中公带来了远高于同行的口碑和收入。
随着协议班迅速在全国铺开,其他培训机构也开始模仿,根据国信证券统计,2017年协议班占中公收入的74%。
实际上,协议班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比如公务员考试“青云协议A”课程,价格6.88万,不过退3.88万。国考全程OAO课程学费4.08万,笔试未过退1.6万,面试未过退1.2万。顶尖的“1对6 12天12晚+8天X计划”班级,据报道最高可达近10万元。
这对于中公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协议班后续针对退费学员的服务,不仅可以做其他各种课程的优惠冲抵,还能把学生引导到其他培训项目上去。
这么做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关键在于后续退费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公司面前学员非常弱势,没什么溢价能力,收入也不高,导致中公最近几年投诉率猛增。
公务员考试花费的时间、资金、精力成本极高,一部分考生抱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样的想法,追求一次性通过,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更加催化了协议班的火爆。

(图源:网络)

对于中公来说,协议班还有一个好处是银行账户里多了一笔极低成本的资金,可以买理财,也可以用作短期资金周转。
后知后觉的考生,反应过来后才发现套路太深,直呼上当,甚至有人因此负债累累。
根据成都商报红星资本局的报道,2019年底有部分中公学员,无意间被申请了商业贷款。
当时中公以“0元入学”作为噱头,诱导穷学生扫码申请商业贷款,让第三方贷款公司垫付学费报名参与培训,不给任何纸制凭证。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产品金融化,是在吸刚踏进社会的学生的血。
一位黑龙江的学员吴女士说,退款延期了一个多月,中公甚至让她再申请一笔贷款来偿还之前的贷款,遭到了贷款公司的催收,背上了6.6%的利息。
这个产品的正式名称叫“理享学”,背后是中公和一家名为吉安市井开区理享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
理享学最后被迫叫停,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教育产品金融化带来的恶果,放任培训机构推出这种贷款产品,和放任消费金融公司做套路贷、大学生裸贷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既谋财又害命。

教育的归教育 人生的归人生
在学员的声讨和教职工的抱怨下,中公教育在2018年底完成二次起飞,借壳亚夏汽车上市。
根据2020年财报,全国直营分支机构1669家,员工超过4.5万人,研发人员超过3000人,师资超过1.8万人。疫情减弱后,中公教育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余波的影响,反而实现逆势扩张。

(图源:中公教育2020年财报)

凭借超强劲的业绩复苏,它顺利完成了当年借壳上市时的对赌。
根据协议,中公承诺2018-2020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8.8亿,实际上完成了超过47.39亿的扣非净利润,超额完成任务,唯一的缺点是,为何在2018和2019年大手笔清仓式分红给大股东。
2018年公司账面资金加理财产品合计29.02亿,包含全年新增贷款16.07亿,除去新增短期贷款,真正能动的钱是12.95亿,却分红分掉了14.18亿。
2019年中公教育继续一次性分红14.8亿,占当年净利润的82.02%。

(图源:公司年报)

A股资本市场不缺少上市十几年不分红的铁公鸡,但是像中公一样恨不得掏空公司账面资金的,也真的不多,况且前面我们提到母子俩合计持股59.71%,很明显就是分红最大的受益者。
中公教育对于分红也不是没有过回应,在5月18日回答证监会反馈意见的报告里,关于现金分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

1.所有现金分红合法合规,流程完整。
2.分红和公司现金流、盈利水平、业务发展相匹配,不影响日常运营。
3.积极响应监管层要求,和中小股东共享发展成果。

似乎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总之用处并不大。

清仓式分红,从会计角度看可能是为了降低净资产,为日后的资本运作提前做准备,如果是法人股东,分红通常是免税到账的。
根据采访,李永新日常没什么奢侈性消费,也不追求豪车豪宅,据内部员工说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最佩服的人是曹德旺,经常觉得愧疚,说自己这么多年来还休息过周六,去看过电影,曹德旺从来没休息过。
大规模套现,又不去消费,也没有其他欲望,这种神操作,真的让市场感到非常困惑不解。
中公教育股价在2020年11月达到43.58元/股的高点之后,就随着抱团股的松动,逐渐盘整震荡、下滑到如今的25.54元左右。

(众多北向资金 已经开始撤离中公 图源:东方财富)

2021年已经快要过半,这一轮疫情后开始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本狂潮,从一级市场席卷到二级市场,也要接近尾声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如此多教育机构对学生尽心尽力的“帮助”下,我们真的有接触到教育的核心,回归它的本质么?
爱因斯坦的一次演讲《论教育》里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新华社的评论则更加尖锐:

如果不加有效约束,资本将无可避免地以高获利为导向,无底线迎合短期“提分”的功利性需求,甚至不惜制造群体性焦虑,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游戏”,最后得利的只有资本。

诚然,年轻一代的压力与日俱增,大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恐怕也只有我们自己了。
在教育内卷化的年代,单向被收割智商税的年轻人,很容易沦为韭菜。然而,懂得反向利用这些教育机构的资源和服务,成就自己小目标的人,才能华丽转身,成为人生赢家。
到底是该考公务员、去996大厂打工,还是退回三线老家养老,选择权依旧在年轻一代手里,一直没变过。
– END –

© Copyright 

作者 :顾天杰   编辑: 灰灰

图片: 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喜欢,记得点个赞/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