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死亡越野发生后,除了检讨“人祸”,我们还能做什么? 甘肃死亡越野发生后,除了检讨“人祸”,我们还能做什么?

给凤老师打 call

唱戏的都是经济,搭台的随风潮变化而变。

赛事数据和参赛人数狂长的背后,马拉松产业也体现出强劲的动力。现代许多极限运动,说穿了就是自我赋予意义的行为。 01

甘肃发生了一起特重大事故,在白银市场组织的一次百公里越野中突发极端天气,而事先的准备工作明显有疏忽和漏洞,导致跑在前面的高手批量阵亡,其中包括顶级跑步高手梁晶。

一次比赛就失去21条生命,这也太过惨烈。巴勒斯坦对着以色列打出去几千发火箭,也才炸死10多个人。而且,这次真是死的都是高手,马拉松比赛我也参加过,是属于群众打酱油、跑个几公里就算了的那种。能跑完全程的高手都在前面,一眨眼就没影子了。这次也是,前六名就活下来一个。看一下幸存者的自述,我全文引用以示尊重: 各位微博网友大家好,我叫张小涛,昨天参加了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 昨天早上七点半,我们到达赛场做一些活动准备。当时一直在刮风,气温很低,因为赛场在景区,我们就在景区旁边的小店里取暖休息。九点的时候我们起跑,当时依然还有很大的风,很多人的帽子都被吹跑了。前20公里的都还好,情况都比较正常。 到cp2之后就开始出问题了,我算跑得比较快的,在前几名,到达cp2的时候就开始下雨,沿着黄河边跑了一段之后就开始爬升,cp2到cp3是爬升路段,这一段也是出事的地方。 在山下的时候已经有风雨,越往上风雨越大,到半山腰的时候雨里开始下冰雹了,一直往脸上砸,我眼睛都开始模糊了,有些看不清路。 当时我在路上超过了一位叫黄关军的选手,我还跟他打了招呼,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摆了摆手,意思就是听不见,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聋哑人,当时他的状态已经开始不好了。 还有一位来自贵州的吴攀荣的选手,我们从赛程开始就基本在一起跑,到达半山腰之后他开始全身发抖,说话都开始哆嗦,我看他状态也不好,就用胳膊挽着他一起。后来的记忆我也有点模糊,可能是风太大、路太滑了,我们没有办法一起搀着走,因为搀着走我们都要摔倒,慢慢分开了。我当时想着翻过这座山应该就好了,我就赶紧向前跑,这时候我应该是第4,吴攀荣是第5,黄关军是第6,很难过的是到现在为止,前6名只有我一个幸存者了。 我在继续往上跑的时候,因为风太大,就一直在摔跤,摔了不下十跤,肢体也比较僵硬,感觉身体慢慢不受控制,摔最后一跤之后我就起不来了。这时候我还有一点意识,我就赶紧拿保温毯披上。之后我就拿出GPS定位器,按了SOS求助,之后我就昏过去了。

在山上昏迷了大概有两个半小时左右,有一位放羊的大叔经过,把我扛到了窑洞里,生了一堆火,把我的湿衣服脱了下来,用被子把我包了起来,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醒了过来,有了意识。 当时窑洞里还有其他选手,他们情况都比较轻微,大家一起在窑洞里取暖。因为那个地方不好救援,所以大家等我醒来之后一起走下山。到山底之后,白银的医护人员、武警等等都来了,昨晚也搜救了一晚上。我昨晚在平台发了一个报平安的视频之后就一直没有睡觉,一直在等搜救的消息。 我现在除了手发麻之外,就是一些皮外伤,身体暂无大碍,现在准备回老家跟家人相聚,让他们放心,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关于这次的意外,作为参赛者我也觉得无比悲痛,在此向所有遇难的同伴们表示哀悼,一路走好! 02

主要原因当然是天气,可能在大城市或者内地的人,很难想象西北极端天气来的有多突然。我有个老哥在甘肃兰州当大学老师,他跟我讲述了一段关于西北的极端天气:

以前知道失温这回事,但总是把失温和有浮冰海水联一起,再就是听说以前东北抓到贼,大冬天浇一盆水就不管了,能不能跑回去看他的命。总之根本没有夏天失温的理解。

夏雨隔牛背,局部地形就能导致强对流。几年前,自驾游黄河石林,路上两次摆渡,车坐船过黄河,那时私家车能进到饮马沟口。进去时艳阳高照,走了一段,到村民驴车集中的地方,继续深入饮马沟可搭驴车,称为“打驴的”。我人懒,回返。然后驱车上二十一道拐往景泰县城走。在二十一道拐上,下起大雨,一路上如此。安顿下来,微信上许多朋友连番呼叫我,因为当日饮马沟山洪,四辆车被冲入黄河。朋友们从我发的三四幅拙劣手机照里,知道我那段时间正在黄河石林。甘肃出古怪天气概率很大,尽管每一种古怪天气概率很小。若干年前,五一放假,出游的都是衬衫出行,结果五二来一场大雪。今年五月中旬,石佛沟银装素裹,引得许多市民前去。六月雪也见过,下雪时调侃一句“哪里有人受冤屈了?”我没到西北之前,根本想象不到这种古怪天气。 03

天气是主要因素,但组织的涣散等“人祸”成份,也绝对不能轻巧放过。如果这次跑步的人里有什么重要人物,当地还会这样懒散么?当地人还不知道本地气候的多变么?事先的气象判断,沿途的保障措施,到底有没有做到位?如果每隔三五公里就能设置一个固定保障点,我相信以这些选手的身体素质,不会那么轻易失温死亡 。

那么,马拉松怎么突然就成流行了?再怎么简单的马拉松,都需要参与者有一个好的身体和强韧的精神,这本就不该是全民运动才对。马拉松的上古起源,是希波战争中希腊胜利后,雅典统帅米勒狄派出一位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赶回雅典报信。从马拉松前往雅典的一路上,菲迪皮茨使劲地奔跑,结果当他抵达雅典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菲迪皮茨激动得喊出“我们胜利了”这句话之后,倒在地上与世长辞。源头开创者,最强壮的士兵都跑死了,足证此项运动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风险。

是经济发展,让马拉松成为了流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需要追求一点精神上的东西,无论是真有这个需求,还是跟风附会,强调自己跟别人的不同,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持久需求。大富豪玩得更high,前几年流行的登山运动,许多富豪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人抬着上喜马拉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众面前用“挑战自我”来赋予自己更脱俗的形象。富豪们的行动对普通人带动极大,自我赋予意义又是人类本能,因此经济发展后的中国,马拉松突然就成了一门“显学”。况且,这对地方的形象展示和经济发展,都有好处。除了少数高精尖行业无需人气,绝大多数同质化竞争的城市,是需要热热闹闹的。不信你看,只要是发达城市皆熙熙攘攘,濒死的城市才门庭冷落。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 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185场,规模赛事 1828 场,规模赛事场人均规模为 3898 人,认证赛事场均规模 11874 人。赛事数据和参赛人数狂长的背后,马拉松产业也体现出强劲的动力。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共128家体育赛事经营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为65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戏曲搭台,经济唱戏。唱戏的都是经济,搭台的随风潮变化而变。这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意,但也需要注重组织的完善和安全。这次白银市的教训,希望所有要搞大型活动的城市,都能深深的吸取。把参与者、参赛者当成自己的领导,一切安排就都能完善了。以上,是我能拿得准的部分,以下是我把握不准的,写出来,供大家自己思索。 04

这些极限运动到底有没有意义,我内心的一个看法是并没有。古话说的好,“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意思是生命是宝贵的,不要轻易冒险,轻易浪费。现代许多极限运动,说穿了就是自我赋予意义的行为。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到底还要做出多少荒唐的举动才算够!

而内心的另外一个声音则是:人类的冒险和牺牲精神,正是我们进步的源泉。没有莱特兄弟的以身犯险,飞机还不知道啥时才能发明出来。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践先行者“万户”就是这么个“傻子”。他的故事甚至变成了典故叫“万户飞天”,15世纪,一位叫万户的明朝官员手执两张风筝,将自己捆绑在座椅上,椅后加装47枚火箭,用蜡烛点燃火箭后升空,不幸的是,万户最终殒命。万户虽未成功,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誉为火箭飞行第一人。1970年,在英国布赖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会议上,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正式以“WanHoo”命名,从此,万户被很多人知晓。

谁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和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一直深植在族群之中,等待到合适的机会就会萌芽。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富有冒险精神的极限运动,我相信这两种声音会一直存在下去。当然,怎么看待是一回事,组织者的责任是让每个运动者都安全回家是另一码事,责任的追究和教训的汲取,与继续发展极限运动之间并不矛盾,我其实也不太想看到“因噎废食”的情况发生。每个事件都可以拆解成许多层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和看法,但对于主政者来说,责任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妥善组织,精心安排,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而且,这种精心组织安排在摆个茶杯都能拿尺子比划的文化氛围下,并不陌生和艰难。希望这21名勇士在天之灵安好,也愿以后的极限运动安好。

课程订阅指南

如果你是新用户
下载「功夫财经App」,注册登录。
点击首页的“功夫讲堂”进行订阅,或者搜索“凤来仪”选择专栏进行订阅。

如果你已下载「功夫财经App」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订阅 《凤·评》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惊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