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周伯通驳张三丰:坐庄就坐庄,说什么市值管理 争鸣|周伯通驳张三丰:坐庄就坐庄,说什么市值管理

凤凰网财经按: 一石激起千层浪,私募叶飞举报18家上市公司和部分券商借市值管理名义,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的事件,近日引发资本市场轩然大波。凤凰网财经近日刊发一篇评论《张三丰:市值管理不是浑水猛兽,但割韭菜不行》,引来争议,一位评论家以周伯通的名义投稿,题为《驳张三丰:坐庄就坐庄,说什么市值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市值管理的提法。市值管理,是非之辩,也许难有定论,但相信通过辩论,可以让大家更多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样的监管。 张三丰: 市值管理不是浑水猛兽 但割韭菜不行
作者:凤凰网财经特约评论员 张三丰随着叶飞爆料上市公司“坐庄内幕”事件持续升级,叶飞爆料中提及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已经有中源家居、东方时尚、维信诺、昊志机电、隆基机械、ST华钰、今创集团、法兰泰克等10多家上市公司,此外,申万宏源、恒泰证券、民生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上市券商也疑似牵涉其中。叶飞的爆料,将资本市场的黑幕掀开,让上市公司,股东,盘方,中间人,基金,券商,接盘方,这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曝光在公众面前。也让市值管理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一时之间,市值管理仿佛成为了当年坐庄的一个代名词。但实际上,叶飞参与和披露的所谓市值管理,是通过多方合谋,由上市公司或者股东找操盘团队拉升股价,操盘团队寻找资金方,谈好出资金额,收益分成,通过先买入相应股票,拉升股价后套现获利,让散户和其他投资者接盘。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操纵股价行为,不管它戴了什么帽子,手段有多隐蔽,都改变不了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的违法事实,理应严厉打击。这种合谋操纵股价的方式,绝不是真正的市值管理,也不应该因此将市值管理污名化。真正的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对公司的信心,规划,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合规合法的手段,让公司的价值实现合理提升和优化。一切操作,必须符合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所要求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符合信披制度和其他监管要求。比如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大股东增持,或者通过媒体和其他公开方式,加强与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交流沟通。其本质和出发点,应该是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理解,让市场去发现价值,而不是刻意去提升股价甚至操纵股价。所以一切行为,应该首先是经营好公司本身,发展好业务,关心公司的成长和追求卓越,而不是本末倒置去追求股价的提升,为了私利刻意刺激和拉升股价。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曾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本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举措,为何最终屡屡走偏,经常沦为割韭菜的手段?我们认为,一方面,监管和监督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应该鼓励更多的个人和投资者,勇于举报并获得奖励,鼓励更多的媒体,参与到监督中来。另外一方面,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必须更加有震慑力,更加高效。作为弱势一方的普通投资者,限于精力,资源,信息不对称等,难于索赔和追回损失,那么集体诉讼的方式,应当大力推广。新证券法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以及中国首例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飞乐音响诉讼案的宣判,成功让315位股民人均获培39万,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但如何运用互联网手段和技术,利用媒体的力量,让普通投资者更容易和方便参与维权,依然是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也需要认真对待。只有让割韭菜的人付出惨重代价,资本市场才能迎来健康的风气,市值管理也才不会被污名化。市值管理不是洪水猛兽,对投资者权益的漠视和轻忽,才是问题的根源。 驳张三丰: 坐庄就坐庄,说什么市值管理 作者:周伯通近日在凤凰网财经看到一篇评论,标题是《张三丰:市值管理不是洪水猛兽,但割韭菜不行》。看完一句总结:卑之无甚高论。针对最近某私募公开举报18家上市公司和券商等,以市值管理的名义行股价操纵之实,作者虽然也在批判,呼吁加强监管,但同时在强调,真正的市值管理,“本质和出发点,应该是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理解,让市场去发现价值,而不是刻意去提升股价甚至操纵股价。所以一切行为,应该首先是经营好公司本身,发展好业务,关心公司的成长和追求卓越,而不是本末倒置去追求股价的提升,为了私利刻意刺激和拉升股价。”周伯通只想说一句话,too young ,too simple。遥记当年,吴敬琏老先生对A股市场有个经典论断:“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虽然吴老是针对几十年前的市场说的,拿来定义当前的市场有失偏颇,但这么多年,有一些事依然未曾改变。远的不说,乐视网十年财务造假,千亿市值崩塌,股价暴跌九成退市,实控人贾跃亭依然逍遥法外,也不过就是去年的事;而周伯通想问一句,贾跃亭是怎么瞒天过海的?监管何在?当年乐视网可是在审批制下,经过层层审核和把关上市的,但依然敌不过大股东和实控人的利益冲动和追求,肆意造假。在一个尚不健全的市场,用一个理论正确的号召,去引导为了利益奋斗的股东们在赤裸裸的名利场里克服自己的天性,为公众谋求福利,我不知道是对人性太有信心,还是对人性太不了解。我倒记得马克思有个经典论断:“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要而言之,决定股价增长与否的,应该是公司的真实价值,和市场的认知与供求关系。监管层应该倡导和鼓励的,是上市公司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尽职尽责,充分披露,而不是揠苗助长的去引导各利益团体去关心股价和市值增长。作为一个公众公司,可以也应该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但绝不要鼓励他们去做提升股价和和市值的所谓的市值管理。事实证明,这种父爱式的过度监管,往往一地鸡毛。监管的重心,应该是引导上市公司夯实提高经营水平,监督上市公司合法合规运营,至于股价增长,那是市场的事,不应该也不能去管理。让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市值管理,不管再怎么起于善心,也可以休矣。-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