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六) 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六)

接前五篇(转载):

《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一)》

《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二)》

《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三)》

 《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四)》

《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五)》

(8)沉没成本,赌徒谬论和心态归零

         沉没成本是指你无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亏损了账户的5%,你开始痛心疾首,开始自责,早知道不开这个仓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开电脑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责怪自己,这5%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想继续心态平静的交易下去,你必须接受它,让自己的情绪马上回复正常,因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赚多少钱或者亏多少钱毫无关系。

         赌徒谬论是指一部分赌博的人相信运气,上一次亏了钱,那么这一次大概率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个谬论,就和抛硬币一样,其实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次赌博的结果,和上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做交易也是一样,所以不要让上一次的结果影响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两个原理,就要学会心态归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赚还是大亏,总结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记住,然后忘掉这次事情,重新开始,要做到心态归零,千万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结果对心态的影响,带入下一次交易。

(9)时间框架的选择问题

       有的人喜欢做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比如我喜欢做中长线,就喜欢看日K线,只有当日K线处于有效性很高的边界时,我才会从小周期中寻找入仓机会。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乱的,比如做短线的,本来看的是5分钟K线,结果被套住了,然后就开始看日K线,从日线上找支持自己持仓不止损的理由,然后死扛,这样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险的。做中长线的,本来是看日K线的,结果为了寻找好的入仓机会,天天盯着5分钟K线,结果频繁交易、频繁止损,陷入了短线交易的泥潭。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时间框架,不能乱了时间周期,也是比较重要的。

(10)避免交易系统的程序化历史回测陷阱

        胜率和盈亏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交易系统的预期是正还是负,一定是通过你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这里再强调一下,是“自己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不是把你的系统编个程序去跑历史回测,你以为这样能偷懒,很快算出你的系统预期为正还是负?错了,历史回测的结果和实盘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过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过度拟合,时间框架跨度不同,模拟和现实成交价格偏差,滑点等等问题。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放进实盘去检验,然后自己做出统计。

          我修改一次程序化交易系统,往往要实盘检验3个月以上才算可靠。根据实盘统计,你要从概率上挑出高胜率加高赔率的操作,看看有没有共性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胜率、大幅亏损的操作,并想办法克服掉这样的操作。你计算一下,如果去掉这些大幅亏损、情绪化、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单,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优势操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种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做单习惯,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一切,你的系统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个性,这个系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别人效仿不了的系统,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还是一个提升认知、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偷懒,必须去实盘验证。

         如果能把上述十点做好,就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感,那么做交易就进入了1%绝对盈利者的范围了。这些朋友交易风格很稳定,收益也很稳定,已经在市场中是很不错的交易者了。

       但是他们离大师的境界,还有一点距离。那么大师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

五、交易的成长过程,不容易跨越

        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交易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是不可跳跃的。有的朋友以为看到了大学阶段,就觉得不需要经历小学和中学了,其实是不行的,原因就涉及到”知识“和”智慧“本质性区别的问题,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只能通过体悟和实践获得,而且“熟知”不等于“真知”。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里要生炉子取暖,然后过几个小时要往炉子里加煤,炉子的盖子用一个钳子拿下来,放在地上,那个盖子是很烫的。然后家里有只小狗,总喜欢在炉子旁趴着取暖,外婆怕它被盖子烫着,就先把它赶走,结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还是跑过来,结果趴在了盖子上面,然后我就听着一阵惨叫,还有一股焦糊味道。从那以后,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靠近炉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体会是不会深刻的,除非你自己亲身经历一遍,对于小狗,外婆赶他走,是”熟知“,知道烫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行,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没出息的,还不如告诉他有坑和后果,然后允许他去踩,只要后果不太严重就行,这样实践过以后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远强于“温室里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写的内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实践,不实践始终是纸上谈兵,没有通过实践得到感悟,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种说不出的大道,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里面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因为智慧真的很难说出来,只能通过比喻讲给别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自己去验证的。那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要自己实践,那干嘛还要学习呢?答案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引导,你摔倒了就马上知道对错,没人引导,你可能要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还无法自拔,甚至永远都是原地绕圈,可以节约多年的探索。但是引导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实践)。

六、需要通过提升认知,来彻底彻底克服不良习惯

        在交易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依然无法驾驭好交易系统的,总时不时地犯各种交易大忌,类似于练武一样,没有内功,你学到的招式只是花拳绣腿,好看但不实用,只有练就了内功,你练到的招式才能发挥出威力。

        我曾经的一个习惯,就是抄底摸顶,关于抄底摸顶,我看了很多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交易一定要顺势交易,抄底摸顶是逆势操作,绝对不要抄底摸顶,要把抄底摸顶的想法从自己大脑中彻底删除;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顶,等趋势走出来,行情都快走完了。

        施瓦格的《金融怪杰》里面对华尔街著名交易员保罗.都铎.琼斯(也是我喜欢的交易员)的采访中,琼斯说:“别人都说不要抄底摸顶,但是我的大部分钱都是抄底摸顶赚的。”

       当时我当然认为保罗.都铎.琼斯是对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润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顶如果做对,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艺高人胆大,说不能抄底摸顶的人,其实都是没本事的人给自己胆小找的借口而已。所以我的交易系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把抄底摸顶当作主要操作模式的。

        结果大概经过2年,我对期间1400多笔交易做了详细的统计,其中哪些是顺势单,哪些是震荡单,哪些是逆势单(也就是抄底摸顶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抄底摸顶的逆势单,胜率只有23%,那赔率呢?其中是有几笔很漂亮的单,赔率甚至超过了50倍,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总体来说,亏损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亏损远大于盈利。

         那为什么亏损这么多,我自我感觉还良好呢?因为人性的特点,总是对自己经历的辉煌的一面记忆深刻,对痛苦的一面选择回避或者遗忘。我终于意识到抄底摸顶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至少它不适合我,曾经我还把它放在交易系统中,所以我就砍掉它了。

       所以提高认知和改掉不良习惯,比完善交易系统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频繁交易、抄底摸顶、重仓交易、情绪化交易这些不良习惯,都通过提升认知的方式彻底改正了,你的交易系统是不会差的。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篇:从新手到大师的五个阶段(六)


参考文章:

从新手到获得交易大成就的六步(五

从新手到获得交易大成就的六步(四)

从新手到获得交易大成就的六步(三)

从新手到获得交易大成就的六步(二)

从新手到获得交易大成就的六步(一)